最近,在成都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上,通報了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重要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媒體直播,引發三星堆考古全民圍觀熱潮,三星堆多次衝上社交媒體熱搜。與此同時,也讓考古這門專業學科得到空前關注。「三星堆考古直播熱」會給三星堆和考古學帶來哪些影響?此次發現,在「外行熱鬧」後,還有哪些「內行門道」值得探究?
移動互聯網加持引發「考古熱」
「這次發掘我有關注。三星堆是很重要的文化遺存,這是一次重大發現。」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說,「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我看到很多網友在議論,說三星堆里的個別文物,如青銅神樹等曾在南派三叔的小說《盜墓筆記》裏出現,感嘆作者是神預言。」郭學雷表示,這顯然是則笑談。
郭學雷表示,「首先,三星堆文物遺存辨識度強烈,再加上這些年盜墓類題材網絡文學、影視劇的興盛,很容易引起普通公眾的獵奇心。其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媒介直播一擴大,信息爆發式地傳播,這個影響力很驚人。我覺得這是好事,尤其是對三星堆而言,這是一次絕佳的宣傳。」
郭學雷同時談到了社交媒體對考古工作的助推。「考古是很艱苦的工作,既要風餐露宿做田野調查、發掘,耐心地做文物紀錄、整理,還要靜下心來做學問。」郭學雷說,「以前這份工作是埋頭苦修,現在因為社交媒體的發達,賦予了它神秘色彩,也讓更多人關注、了解、熱愛考古學。」
「考古黑科技」將發掘現場搬進實驗室
比起盜墓小說這些「外行熱鬧」,郭學雷提示大家更應該關注「田野發掘黑科技」這類「內行門道」。考古發掘艙、集成發掘平台、多功能發掘作業系統等都刷新了公眾對考古科技的認知。
過去的田野考古工作,更多的是在露天條件下開展,此次考古發掘不僅搭建了現代化的考古發掘大棚,為了更好地保護出土文物,尤其是脆弱的有機質文物,還專門建造了恆溫恆濕的玻璃方艙等設施。此次考古發掘的硬件條件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可以說集成了迄今為止國內最好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考古發掘設施。「此次考古發掘運用了很多新的技術和設備,把原先的田野考古發掘變為了實驗室考古發掘,相當於把整個發掘現場搬進了實驗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舉例道,「在恆溫恆濕的玻璃方舵內,通過電子顯微鏡、三維激光掃描和三維攝影建模等,就可以不間斷地發掘、發現、紀錄那些細小的遺存現象」。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表示,藉助高科技手段,開展更為精細的考古發掘工作,有利於更多地提取遺址中的多學科信息,更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或能彌補上世紀八十年代對三星堆遺址1號和2號坑進行發掘時留下的一些缺憾。
解謎三星堆需要「全球視角」
從被發現的第一天起,三星堆一直是考古界、學術界研究的一大熱門話題,三星堆的神奇與獨特在於其中隱藏著許多讓現今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謎。
在三星堆的考古發掘成果已然更為豐富的今天,謎題似乎並未減少。
比如,雖然考古人員大致確定了遺址年代為夏商時期,但具體時間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據發掘成果顯示,三星堆古城幾千件寶器被砸毀焚燒,並有規則地埋於地下。這是如何發生的?這些寶器又為何被埋?此外,雖然三星堆考古發掘出土了諸多精美的文物,但至今並未發現文字或文字記載。那麼,三星堆究竟有沒有文字?此次發掘還出土大量象牙,那麼這些象牙是從何而來?當初四川是否有這麼多大象?
實際上,三星堆的學術研究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郭學雷表示,過去考古歷史研究工作受材料和視角的限制,僅僅局限於眼前所得。「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學術材料共享。研究三星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打開視角,把三星堆納入全球文明的視野中。坐井觀天肯定行不通。」郭學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