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 深圳故事】深圳坪山再添紅色文化新坐標 「東江縱隊紀念館•水源世居」正式開放

2021-05-19 09:56
來源:香港商報網

 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位於深圳市坪山區的「東江縱隊紀念館•水源世居」正式對外開放。據了解,修繕後的「東江縱隊紀念館•水源世居」已被列為深圳市第三批黨史教育基地。

 深圳市委副秘書長牛長濤,深圳市委辦公廳一級調研員唐桂生,中共深圳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處長毛劍峰,坪山區領導鄧艷東、冷和明,曾生之子曾德平,東江縱隊老戰士聯誼會會長廖清,深圳市粵贛湘邊縱隊戰友聯誼會會長何鵬飛,東縱老戰士鐘聲、曾志光,東江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研究會會長李建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據了解,坪山是東江縱隊的策源地,而「水源世居」在東江縱隊的歷史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1942年「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中,坐落深圳市坪山區田心水祖坑村的田心情報交通站「水源世居」承擔著人員中轉、休整、補給等重要任務,茅盾、鄒韜奮等多位民主愛國人士、文化名人經這裏順利到達大後方。

 牛長濤表示,坪山是東縱策源地,是抗日游擊隊重要根據地,是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主要中轉站,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坪山充分利用寶貴的紅色資源,發揚東縱精神、傳承革命意志,充分發揮了東江縱隊紀念館在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共文化服務、紅色旅遊等方面的獨特功能,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名區,讓東縱紅色文化為深圳增添了更為豐富的色彩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鄧艷東表示,坪山作為深圳傳承與發揚紅色文化及革命傳統的主要陣地,不斷挖掘、深耕、活化東縱文化,進一步擦亮坪山的紅色文化名片。坪山將繼續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功能作用,深刻詮釋東縱精神在坪山區的時代內涵和現實價值,更好發揮紅色文化資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作用,讓承載著初心和使命的東縱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成為推動創新坪山新發展的原動力。

 在開幕式上,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之子曾德平和東江縱隊老戰士黃松的後代黃新銘向「東江縱隊紀念館•水源世居」捐贈了一批珍貴的藏品。曾德平表示,水源世居正式開館為坪山紅色文化又增加了新的記憶,讓子孫後代更多地了解東縱老戰士的豐功偉績,激發了大家的愛國愛黨熱情,弘揚傳承了東縱精神。

 長期以來,坪山區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傳承,在革命遺蹟保護、文物活化利用上大膽創新、先行先試。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坪山區充分利用寶貴的紅色資源,發揚東縱精神、傳承革命意志,充分發揮東江縱隊紀念館在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共文化服務、紅色旅遊等方面的獨特功能,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名區。值得關注的是,坪山區積極構建起以東江縱隊紀念館為核心,水源世居、文武帝宮、曾生故居等為分支點的「串珠成線」的全域紅色文化旅遊新格局。水源世居的修繕開放,也為坪山再添紅色文化新坐標。(記者 焦家志)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