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二十年前的一個決定,香港設計師黃競成為圈中的「北上創業」的成功典範。縱橫內地市場多年,他用香港設計聯動粵港澳大灣區製造,將香港設計帶到國人面前,事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目前身兼香港工業總會家具協會副主席的他,還不時會組織香港設計師與大灣區城市交流,並鼓勵他們到內地發展。在他看來,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意味着巨大的機遇,香港設計應與時俱進,與國家共同進步。
「東西融合」風格特殊 香港設計走向內地
2001年,由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後,黃競選擇了一家有內地工廠的港資企業上班,在初為設計師的他看來,這樣的選擇的好處是:既可直接接觸到國外設計理念,又有機會深入工業製造一線。「剛好第一份工的公司在內地有廠,我就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既可以發揮我設計的專長,又可以看到產品落地,可以更加清楚認識到產品的市場,所以這份工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入職公司後,每天早上坐著公司掛兩地牌照的直通車過關到東莞上班,晚上下班後又坐車回香港,周而復始黃競很快就熟悉了從工業設計、工業製造、品牌包裝到最後銷售的所有環節,這也為他日後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說,只有了解一個產品的全產業鏈,才能夠在設計中無縫對接市場。
回憶起初時剛到內地,黃競最大的感受是當時香港設計師相對於國外設計師更受中國市場認可。「由於香港設計理念有東方元素又與國際接軌,所以我們的設計很容易就被內地顧客所介紹,20年前香港設計水平領先內地很多,但這些年內地也在進步,也湧現了不少出色的年輕設計師。」
他亦坦言,因內地也在不斷進步,當初香港設計的優勢逐漸淡化,但只要不斷保持虛心學習、不斷進取,香港設計師仍有一席之地。當下不少大灣區製造業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大有不同,很多客戶的接班人很多是海歸年輕一代,這些人願意接受新東西,而且品味也越來越接軌國際潮流,這對設計師也是提出了更多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學習心態,設計師應該引領潮流,而不是固步自封。」
在他看來,只要設計師充分調研,掌握足夠數據,與內地企業不難磨合。黃競還身兼香港工業總會家具協會副主席一職,他還不時組織香港設計師與大灣區城市交流,鼓勵國際、香港的設計師到內地發展。
統籌香港館設計 成績受業界認可
近年,黃競還負責統籌文博會香港館的設計,他的設計也吸引了業界的關注。不少參展的香港設計師都向他請教北上發展的訣竅。黃競建議,內地市場很大,但各個區域的發展階段不同,北上發展一定要調研內地市場、了解內地需求。「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聯合對於香港設計師來說意味着巨大的機遇,香港設計可融入各地優勢,了解當地需求,大家互相取長補短打造出好產品。」黃競表示,即使香港設計師有國際化的設計視野,但多數不了解內地的差異化市場,不容易設計出實用的產品,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傾聽客戶需求、了解內地市場。
黃競建議香港設計師,多到內地拓展機會,用內地廣闊的市場來檢驗自己的設計才華。 對於中國市場未來的前景,黃競表示非常看好。「中國是疫情管控最好的國家,現在國內各行各業也在慢慢恢復,相信將來這邊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得益於國家高速發展 籲港青擁抱時代機遇
黃競10多年到深圳發展,紮根在羅湖,從他位於藝展路的辦公室往東望去,整條街都是關於家居設計的大樓,中式、美式、歐式、港式風格令人目不暇接,這是深圳幾個香港設計師集聚的區域之一,也是在設計行業中聞名遐邇的藝展中心。往南望去,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的建設正在火熱推進。這是深圳市規劃的「一城、一街、一帶」金融格局中的「一帶」——羅湖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藝展中心則是產業帶北部重要的配套。
在廣東工作多年,黃競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香港年輕人應多嘗試來這邊發展。對於他個人來講,自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恰好證明了這點。只要深入內地市場調研,多了解內地市場需求,就能夠用國際設計理念去打磨好中國產品,成功將其推向國際市場。「而且現在的環境比我剛來的時候好太多了,當時基礎設施都沒那麼完備,現在高鐵、高速公路都修得非常好,這邊的發展速度甚至比其他國家快三四倍,加上講粵語便可通行,在這邊工作與生活感覺與香港無異。」
相比於很多年輕人來講,黃競是較早嘗到與內地企業合作甜頭的一批人。由於一畢業就到內地創業,他已慢慢適應這邊的生活,事業根基也逐漸牢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對中國尤其是深圳這些年的變化黃競深有感受。他表示自己是中國改革開發的收益者,「我認為我們70後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我們見證了中國改革的進程,也親眼目睹中國這些年的發展,自己的事業亦得益於國家的進步,適逢國家要大力發展大灣區,香港年輕人應該把握機會,多過來這邊嘗試,尋找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記者:蔡易成 易小婧;視頻、圖片:謝燁挺)
參加FA亞洲軟裝趨勢大會作演講
參與上海TEDX 演講
黃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