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強人才教育培養,鼓勵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職業教育成為新關注點。另一邊廂,內地針對民辦教育機構的政策措施或短期落地,市場料有助消除行業憂慮,推動板塊重拾升軌。但揀教育股不要跟風盲從,還應關注個股本身背景和盈利能力。
事實上,今年「十四五」規劃用了一整章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第一節則提及「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同時,「十四五」規劃要求提高全國高等教育入學率。
政策利好高教股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出,從「十四五」規劃來看,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他認為,教育股其實是反映內需,受政策影響較大。其次,教育產業不應以「量」為主,應該更要考慮「質」,相信「十四五」規劃中對於入學率的提升需求,從中長線角度來說,對高教股是利好消息。
國家統計局於本月11日公布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去年內地總人口增加至14.1億人,惟年均增速放緩至0.53%,創紀錄新低,市場憂慮未來幼童入學需求大減,導致教育股翌日(12日)普遍下跌,惟高等教育股受惠人口轉型,其相關股份逆市大漲,如中教控股(839)表現強勁,曾升逾6%並創收市新高。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從教育股的類別來看,K12類的教育股和高教股的發展趨勢不同,K12類別的盈利空間主要在學前教育、小學及中學階段,這些課外補習一類的機構的發展空間及彈性較大,也是機構盈利的重點。
宜選績優教育股
就教育股選股策略,莊太量指出,教育股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來選股,應關注教育機構最新的業績情況、市盈率和派息狀況。此外,個股的背景也很重要,他認為百年樹人,所以好的學校或是教育機構未必會和商業緊密掛著,歷史悠久,背景正面也是能夠選擇教育股個股時較為穩陣的參考因素之一。
溫天納則指,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揀教育股仍是需要看教育產業的品牌和背景歷史,偏向產業中大型、傳統的行業龍頭。此外,教育市場受政策影響,亦受到嚴謹監管,品牌和機構本身能夠具備應對監管和配合政策調節的能力,這一點亦很重要。
從高等教育板塊未來的發展方面,莊太量認為,可從線上教育的角度出發,將國內外的優秀教育資源的互相推廣。例如:哈佛的部分課程項目,內地清華、北大之類名校的課程項目,可以讓使用者透過線上付費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受惠及參與。近期內地加強對網上教學課程的監管,相對民辦教育機構政策趨向明朗,面對的監管風險較小。
券商中泰國際發表報告指,有關實施條例再次禁止義務教育學校的關聯交易,明確了民辦和公辦有同等招生權,有利於擁有高教學質量的民辦學校。該行重申支持民辦學校開辦職業教育課程,也鼓勵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項目。條例利好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也利好民辦學校多元化打開融資渠道。
中泰國際又指,雖然未能確定這是否官方的實施條例最終稿,但重申政策對義務教育趨嚴,高等教育趨寬,支持職業教育的大方向不變。建議關注高教板塊,包括中教控股(839)、新高教集團(2001)、希望教育(1765)、中滙集團(382)、建橋教育(1525)以及民生教育(1569)。建議繼續規避K-12教育機構,等待官方最終稿落地。
瑞信:中教成功整合新收購學校
中教控股主要從事高等及職業教育,業務遍布內地及海外多個地區。集團學生約有25萬名。
瑞信指出,中教控股成功整合新收購的學校和有效控制成本,令截至2月底上半年經調整純利按年上升50.3%至7.38億元,比該行和市場預測分別高出7%和15%。至於收入為18億元,按年增長38.6%,比市場預測低4%,主要因為疫情影響職業教育和全球教育的新生入學率,預計從下半年起將迅速恢復。
瑞信指,看好中教強大的併購管道潛力,將中教今明兩年度每股盈利預測分別提高6%和3%,目標價由19.7元(港元,下同)上調至23元,相當於30倍2021年度和26倍2022年度市盈率,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並指中教是該行在香港上市的教育機構中的首選。
野村:新東方在綫具競爭優勢
知名度較高、從培訓起家的新東方在綫(1797),截至2020年11月30日止6個月,新東方在綫的擁有人應佔虧損擴大至約6.74億元(人民幣,下同),2019年同期錄虧損約7128萬元,每股虧損0.72元,不派中期息。期內,總營收按年升19.2%至6.77億元,除稅前虧損擴大至6.67億元,2019年同期錄除稅前虧損為9486萬元。
野村發表報告指,新東方在綫今年至今股價已削半,主要受累於線下推廣及低端城市競爭趨激烈,加上對監管政策或收緊的關注。該行認為股價現時已過度調整,主要由於新東方在在線下推廣有先行者優勢,於低端城市中,其品牌強勁亦具有競爭優勢,政策風險較低,新一個財年在大學教育業務上或錄得強勁反彈。
參考現時經營環境及同業競爭情況,野村下調新東方在綫目標價,自35元(港元,下同)大削至16.2元,維持「買入」評級。(記者 呂希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