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拜登即將從華盛頓出發前往歐洲,開始他為期8天的國際外交舞台首秀。
在出發之前,拜登於6日在《華盛頓郵報》發文,宣稱「我此次歐洲之行,是要團結世界的民主國家」,擺明美國的態度是要做歐洲的領導者,與歐洲各國一起應對中俄。拜登打得一手如意算盤,但歐洲甘願配合嗎?
根據美國和德國兩智庫7日發布的民調報告顯示,拜登執政的三個月沒能讓美國的影響力從新冠大流行時期恢復過來,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歐洲人不再認為美國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大國,對中國的看法則略有改善。《華盛頓郵報》援引發布民調的美國智庫巴黎辦事處副主任昆賽斯的總結稱,「拜登效應並未發生」,「美國的影響力正處在下降之中」。
民調顯示美國影響力下降,年輕一代更看好中國
這份民調報告是由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和德國智庫「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共同製作,一共涉及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國和美國等11個國家,每個國家各抽樣1000名成年人,於今年3月29日至4月13日完成線上調查。
關於「誰是最具全球影響力國家」的民調結果。來源:民調報告截圖
報告顯示,有56%的法國受訪者和55%的德國受訪者認為美國最具全球影響力,該數據相比於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略有下降,相比新冠疫情之前則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報告指出這對中國很有利。此外,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歐洲人認為美國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國家。
認為中國最具全球影響力比例最高的是意大利,達到了32%,其次是法國28%、荷蘭27%。所有「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對中國的看法都更積極,在西班牙有37%的受訪者正面評價中國,其次為意大利36%,波蘭35%,土耳其34%。
而且在大多數國家,年輕受訪者更不看好美國。比如在德國,有62%的年長受訪者(65歲以上)認為美國最具全球影響力,而只有42%的年輕受訪者(18-24歲)也這樣認為;在英國,有74%的年長受訪者認為美國最具全球影響力,而只有47%的年輕受訪者持同樣觀點。
歐洲年輕一代反而更看好中國。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這一問題時,18至24歲年齡段的歐洲年輕人對中國普遍持正面評價。同一年齡段的美國年輕人也有61%對中國持正面評價。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55歲以上的美國人有83%對中國持負面評價。
歐美10國對美國「信任度」民調結果。來源:民調報告截圖
除了認為美國影響力下降,歐洲「盟友們」也覺得美國不再可靠。只有51%的德國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可靠的合作夥伴,土耳其更是低到了23%。反過來,倒是有68%的美國受訪者認為德國是可靠的夥伴,德美兩國的彼此認知並不一致。
據《華盛頓郵報》7日報道,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巴黎辦事處副主任馬丁·昆賽斯(Martin Quencez)對此總結道,民調結果表明「拜登效應並未發生」,如同特朗普執政時期一樣,「美國的影響力正處在下降之中」。
拜登一心對付中國,歐洲盟友顧慮重重
英國《金融時報》7日評論文章表示,拜登自今年1月份入主白宮以來,就提出了一個高於一切的外交政策目標——聯合盟友對抗中國。如今拜登首次出訪海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說服歐洲各國,在「圍堵」中國問題上緊密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截圖
然而歐洲國家在這一問題上是有顧慮的。該文章指出,儘管歐盟近來對中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但是它的經濟和戰略利益是與美國不同的。一名歐盟資深外交官表示:「現實就是我們(與美國)不是百分百團結,中國人也知道這一點。」
該文章還提醒拜登,歐洲領導人,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針對中國的「冷戰式」言論持謹慎態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一些歐洲國家不喜歡像美國那樣用「對手」(adversary)一詞稱呼中國。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歐洲國家的顧慮還包括美國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力量是否還會捲土重來。《紐約時報》6日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不要低估特朗普四年執政對於歐盟的衝擊,歐洲人親眼目睹了美國堅持了75年的外交政策是如何隨着一位新總統入職而在一夜之間消失。
「德國馬歇爾基金」副總裁托馬斯(Thomas Kleine-Brockhoff)表示,歐洲人擔心這種情況會再次發生,他們擔心拜登的任期不過是下一任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總統到來前的一個「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