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能在疫情依然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召開上千位華商線上線下匯聚一堂的論壇。這反映全球華商在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下,必將更加團結,更加努力,以創新的精神去迎接挑戰,戰勝困難。
習近平主席指出:「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在抗擊新冠疫情,逆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增強的前景下,如何發揮好華商作用,維護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重大課題。
全球6000多萬華僑華人中,有超過三分之二,也就是4000多萬,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其中,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超過4000萬,歐洲地區250-300萬,非洲華僑華人100萬以上。因此,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以及維護人類的共同進步,華商可以發揮巨大而又獨特的作用。
華商穿行於中外兩個世界、橫跨多種文明,是連繫全球文明和經濟活動的重要紐帶。中國從今年開始,正式開啓了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並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為海內外華商帶來龐大商機。事實上,世界經濟能否走出低迷,中國的角色舉足輕重。因爲多年來,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1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全球第一。中國也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海外華商功不可沒。因此,把握好中國機遇,是全球華商逆境求進,更上層樓的關鍵。
而粵港澳大灣區,尤其值得關注。因爲這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動力最強的熱土,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主力軍,更是內外兩個循環8字形的交匯點。十四五規劃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將更加鞏固。中央又新增了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內容,為香港服務國家,服務全球華商提供了新的天地。
過去,我提出香港在經濟發展中可扮演C.I.O.角色。C就是Connector–聯繫者;I代表Investor–投資者;O就是Operator–營運者。香港的一國兩制和傳統而又獨特優勢,令我們可以發揮超級聯繫者、投資者和項目營運者的功能。
香港是國際商業和貿易樞紐,並擁有大批與國際國內接軌的專業人士,包括會計、金融、航運、電訊、法律、會展、傳媒包裝等高端服務業人才,可以協助海外企業利用大灣區進入中國經濟內循環,同時也可擔當內地品牌、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平台和合作夥伴,聯手華商一起開拓「一帶一路」以至全球市場。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和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香港擁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之一。香港仲裁除了為大灣區企業解決當地和涉及「一帶一路」投資項目的爭議,更可成為內地仲裁與全球仲裁交流合作的橋樑。
世界貨幣基金會的最新報告,再次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報告指出,香港銀行體系資產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9.5倍,是多間具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盈利和總資產主要來源地。
何況香港作為全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於2019年管理的資產額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0倍,同時擁有全球最大股票交易所之一,市值達6.1萬億美元。香港的人壽保險業規模居全球前列,也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外匯掉期市場和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金融業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
香港不但是大灣區企業境外貸款融資的首選之地,也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為全球華商提供全面多元的金融、貿易、融資服務。中國央行正積極開發數字人民幣,並把深圳作為實驗區。香港正全力爭取與深圳合作,建設數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資產交易中心,推動香港在境外數字人民幣方面的新功能,進而便利各國華商。
「十四五」規劃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地位。國家發改委月前宣布將以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直接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港澳元素較為突出的科技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設施等項目,給大灣區科創生態圈插上騰飛的翅膀,實現科技創新的「大灣區模式」。
香港本地研發總投入,近年來在國家鼓勵下急增超過六成,初創企業數目增加兩倍,至2020年約3360家,培育出多家獨角獸。香港還是全球世界級學府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擁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十位兩院院士和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基礎和應用研究實力強大。
然而,要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國際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圈,發揮好深圳河兩岸的不同優勢,依然面對兩大挑戰:一是怎樣讓科技創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資金、數據都流通起來。二是如何吸引海內外更多的科研人才。
爲此,香港中華總商會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建議把新界北規劃成為香港的「小矽谷」,吸引全球創科資源和海內外頂尖科技人才,並成立跨境經費研究小組,資助孵化器和初創企業發展,把落馬洲河套地區推動發展成為全球創科高地。與此同時,廣東近年全面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稅務優惠,引進了近9000名境外創新人才。香港也於今年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動用20億港元,匯聚更多海外創科精英。這種安排,無疑爲全球華人精英,提供了新的機遇。
華商由於先天優勢和發展需要,在推動區域合作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從早年中國—東盟自貿協定10+1、中日韓-東盟10+3、到香港-東盟自貿協定的簽署,香港中華總商會都積極推動,循民間管道配合政府,與各國工商界廣泛交流。去年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佔全球經濟總量近三成。有關協定將對東亞經貿一體化產生積極作用,也大大有利於居住在東南亞的華商。我們期待全球華商與香港中總一起,支持香港作爲獨立關稅區加入RCEP,為拓闊東亞區域經貿作出新的貢獻。
長遠來說,我們更應把眼光擴大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團結全球華商,推動RCEP和CPTPP互惠互利發展,以打破貿易壁壘,造福全球。
世界正面臨深刻的變化,我們要看清國際形勢複雜現象下的本質,把握機遇、順勢而動,並且及時規避風險,轉危為安。我們要看到和平與發展始終是時代的主流,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總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爲華商的發展壯大提供更大機遇的前景不會改變。我們要與更多的新生代華商一起,傳承家國情懷,促進東西交流,以推動各國經濟加快復興,共建和諧世界。(作者: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 )
這是作者在6月17日中總世界華商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