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引擎」繪就廣州天河高質量發展

2021-06-30 16: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30日,記者獲悉,廣州天河區再添14個口袋公園,7個高快速路出入口完成品質化提升。天河區以「綠色引擎」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轄區範圍內推進口袋公園和綠化建設,建造分布均衡的公園體系,以實現居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目標,在增強城市生態系統匯碳能力的同時,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質量的綜合競爭力,以生態文明促進高質量發展。
 
    據悉,截至2020年,天河區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4294.03公頃,建成區覆蓋率達42.4%,綠道總里程134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23平方米,這些優異的成績呈現天河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積極探索,促進其打造在廣州新城市中心城區的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示範樣本。

    綠色CBD 打造公園裏的城市
 
    在12平方公里寸土寸金的天河中央商務區建成區,規劃建成了廣州火車東站廣場、天河體育中心、花城廣場、珠江公園、海心沙公園和濱江綠道等公共綠地和廣場,如今,14個口袋公園的建成給天河CBD再添綠化景觀,形成了總綠化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生態綠廊。
 
 
    與此同時,花城廣場開敞的城市空間因面向珠江形成了較大的風流匯聚區,配合橫軸的珠江水岸一同形成珠江新城連續風速最佳體驗帶,成為了城市「風廊」,改善了天河CBD的空氣對流,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實現了城市綠色、生態、宜居水平的全面提升,極大促進天河中央商務區的生產和生活體系向綠色低碳轉型。
 
    代表天河CBD未來的廣州國際金融城,總面積8平方公里,在規劃和建設上一直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定位為國內領先的金融集聚區、嶺南特色的中央活力區、新型城市化最佳實踐區和國際一流的生態理想城。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金融城起步區,其設計就具有嶺南文化、低碳綠色、便捷交通、智能智慧四大特點,其節能40%的技術規劃的要求已經高於現有歐盟節能標準。為節約集約用地,金融城起步區總建築面積為660萬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間就達210萬平方米,與地上空間面積比達到1:2,將打造成融合交通、商業、綠色市政在內的複合型地下城市綜合體。同時,地下空間將按照綠色理念,運用綠化大廳、下沉廣場、採光天頂、玻璃拱廊等方法,通過光導管為地下空間引入陽光,通過混合通風系統引入自然風,確保地下空間內部環境綠色、舒適、安全。

    城中央的「口袋公園」,居民幸福「微空間」
 
    天河區通過科學的前期摸查,合理謀劃,針對「三不管、沒人管、管不好」的零星綠地、路邊節點區域,創造性推出了天河珠江新城公共綠地景觀提升項目,以「文化藝術、溫馨社區、趣味科普、通勤休憩」為主題,將閒置的零星公共綠地打造成14個多功能的口袋公園,總提升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設範圍包括南國花園、珠江公園、花城廣場、太陽新天地等周邊區域,對區域活動平台、公共設施、植物綠化、配套標識等城市景觀元素內容進行完善、提升,着力打造成文化藝術遊園、溫馨社區花園、趣味科普遊園和通勤休憩花園,進一步滿足市民群眾休閒需求。它們主題鮮明、綠量充足、功能完善、親民便民,並以嶄新的姿態亮相珠江新城街頭,實現市民「出門見綠、移步入園」的美好願望,增強市民的體驗感、參與感及獲得感。
 
    同時,天河區還將合理規劃,進一步將閒置綠地利用起來,打造城市生態系統的綠色微單元,實現每個社區250米範圍內至少1個口袋公園,為市民提供極具人文關懷的多功能活動場地,以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短時需求」。
 
    此外,天河區還對廣深高速公路的大觀站、黃村站,環城高速公路的廣從站、廣汕站(燕嶺路)、科韻路站,華南快速路的廣園站、廣汕站(長興路)出入口7個站點開展空間改造及綠化改造等內容的品質化提升,改造紅線範圍總面積約22萬㎡。(記者 余文蓮 通訊員 穗天宣)
 
[責任編輯:趙書琪]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