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我宣布,『獵鷹號』氣膜實驗室休艙。」

2021-06-30 21:37
來源:香港商報網
    「我宣布,『獵鷹號』氣膜實驗室休艙。」2021年6月30日,隨着廣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一聲令下,廣州體育館內的六組氣膜艙全部關燈。由於廣州疫情受控,已連續11天無新增本土病例,全部為低風險地區,奮戰了整整一個月的「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在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近150萬管,超1200萬人次篩查任後,迎來了休艙的時刻。
 
「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
 
    廣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廣州實驗室副主任、中科院廣州健康院院長陳新文,廣州實驗室綜合管理部部長汪會盛,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書記黃慶暉教授,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助理楊子峰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副院長鄧小燕教授,金域醫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耀銘等出席並見證休艙儀式。

    「獵鷹號」氣膜實驗室是廣州疫情防控的一次創舉
 
    當天,鍾南山院士對在場全體氣膜的工作人員表示感。他表示:廣州本次疫情防控總結出了兩個非常好的經驗,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開展高速、高密度、高質量的核酸檢測;另一方面是做到重點人群追蹤。「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快速、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確保廣州防控工作追上病毒的傳播速度,化被動為主動。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耀銘致辭
 
    「德爾塔株」和之前的新冠病毒相比,具有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且轉陰時間長的特點,改變了密切接觸者的概念。現在,在同個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與感染者發病前4天曾經相處的,都是密接者。政府需要採取封閉、分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這意味着,廣州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開展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大面積、高品質的核酸檢測。
 
    5月30日,在廣州核酸檢測產能亟需提升以滿足大規模篩查需求之際,「獵鷹號」氣膜實驗室迅速啟動建設,僅22個小時就完成了氣膜艙搭建及設備調試,並快速投入使用。金域醫學也「全國一盤棋」調動,為此投入專業技術和支持人員300多人,檢測設備400餘套。到6月30日淩晨完成最後一批檢測任務,「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已經整整戰鬥了一個月,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近150萬管,超1200萬人次的篩查。
 
    「獵鷹號」氣膜實驗室的建成投入使用,有力地完善了政府的這個防控理念。在鍾南山院士看來,這是廣州本次疫情防控的一次創舉。

    休艙不等於休息仍需保持警惕
 
    儘管迎來了休艙這一令人振奮的時刻,但鍾南山院士同時也表示,休艙不等於休息。當前,廣州,乃至廣東省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大、任務重,大家仍要時刻保持警惕,同時還要認真總結經驗,為下一次再戰或者下一步新技術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獵鷹號」氣膜實驗室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精準檢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短時間內高頻次、大面積的篩查,使得感染者得到『早檢測』『早發現』。在這輪疫情中,有一半以上感染者是通過檢測發現的。」鍾南山表示,廣州對新冠病毒進行檢測和跟蹤的經驗,給中國其他城市乃至全球大篩查提供了借鑑經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抗疫經驗,為下一步開展檢測服務和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礎。「如果再出現相似的疫情,我相信我們可以更快地響應,化被動為主動,快速行動阻擊病毒。」
 
    據悉,金域醫學作為本次氣膜實驗室的運營方,已經總結提煉出了《「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建設和運營工作手冊》,並組建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即戰的「健康哨兵先鋒隊」。休艙後,這支先鋒隊的成員將回到各自的崗位,一旦再有疫情發生,一旦接到支援指令,在12小時內即可奔赴疫情現場,全力支持抗疫工作。
 
    金域醫學已累計核酸檢測近1億人份
 
    梁耀銘表示「本次『獵鷹號』系列實驗室的運營,為金域積累了一次寶貴的實戰經驗。即使氣膜實驗室的使命告一段落,但只要疫情不退,我們的『健康哨兵先鋒隊』」永不解散。我們還要將這套模式向全國推廣,為疫情防控貢獻金域的力量。」
 
    據悉,金域醫學勇擔「健康哨兵」擔當,已經堅守在與新冠病毒戰鬥的戰場上長達一年半。在湖北、廣東等全國30個省市區,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開展核酸檢測,累計檢測近1億人份,成為了全球核酸檢測量最高的實驗室。截至6月26日,金域醫學在廣東省核酸檢測累計達 3547萬人份,佔該省核酸檢測總量的17%,助力廣東省創下兩項抗疫「全國最高」的紀錄。(記者 黃裕勇)

[責任編輯:趙書琪]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