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點】拜登「拉俄遏中」屬徒勞

2021-07-05 02:00
來源:香港商報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繼G7峰會、北約峰會、美歐峰會之後,美國總統拜登於6月16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峰會,為其上台後第一次出訪畫下句點。拜普會談之氛圍和諧,但會談較預期縮短,成果也未如預期;由於事先早已預料不會有太多的成果,所以也堪稱美、俄各有所獲,包括:美俄相互恢復大使派駐、雙方關係恢復回暖、開始研究新限武條約與網絡攻擊管制,及啟動雙方戰略穩定對話等。問題在於美俄互劃「紅線」要求對方勿踰越,將來雙方能否遵守與落實?而拜登、普京也都各有所圖,想要藉由此次峰會遂其目的,究竟能否如願?以及後續美俄關係將如何發展?

 美俄對抗是既成事實

 事實上,處理美俄關係可視為拜登歐洲行最棘手的部分;美國共和黨始終反對提供普京太多與美國總統平起平坐的機會,歐洲盟國則憂慮在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問題上會被美國出賣。但以美國的立場看,美中兩強競逐態勢愈來愈激烈,美國雖亟欲恢復主宰世界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實力已今非昔比,無法同時與中、俄兩國為敵,必須先在戰略上穩住俄羅斯,不讓它扯美國的後腿。換言之,這是一場不得不舉行的峰會,拜登深知以普京當前的國際形象,要與他平起平坐,拜登必須冒相當的政治風險,但美國現在內政問題如麻,外又有中國的挑戰,拜登得把美俄關係穩下來,但不要讓峰會成為普京宣傳的舞台。

 儘管美俄雙方都強調峰會的對話「氛圍良好、具建設性」,但正如各方會前所預期,並未達成歷史性的突破。如美國共和黨人士與前總統特朗普痛批,此為30年來美國對俄羅斯最大的讓步,卻未得到相應的收穫。拜登事先即表明,他預備劃下紅線,要求俄方落實約束,包括俄方不得對美國16項基礎建設進行網絡攻擊等等,俄方將盡力約束。對普京而言,對拜登要求三件事,一是對俄羅斯邊緣緩衝地帶,包括在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美國與北約必須收手,無論是挑動反俄勢力或納入北約,對俄羅斯都具威脅性;拜登對此只聽,但並未承諾。二是恢復美俄關係,包括取消目前對俄的經濟制裁,對此等同要建立雙方「可預期的穩定關係」,有待雙方的努力。三是給予俄羅斯應有的尊重;拜普峰會使得普京與美國總統得以平起平坐,這讓俄羅斯大大露面,也提升了普京的國內聲望。

 其實,在雙邊關係方面,美俄間的對抗早已是既成事實,近年因北約東擴、烏克蘭、克里米亞、白俄羅斯、北溪二號等問題而不斷走下坡,此次拜普峰會仍無法解決雙方累積的嚴重分歧,但能夠重啟兩國對話、恢復使節派駐,則是好事一樁。再者,日內瓦峰會的意義厥為拜登若能讓美俄雙邊關係穩定下來,便可集中精力專心應對中國。拜登不希望同時面對中、俄兩強,若美國繼續對中、俄同樣強硬,擔心中、俄之間可能進一步結盟。然而,當前的美俄關係並無遊戲規則,此次拜普峰會的主要任務即是讓雙方關係處於可控狀態,劃出雙方各自的底線與紅線,但其困境卻是美俄領導人是否會尊重對方所劃的紅線。尤其,拜普峰會等同於美方對烏克蘭現狀的默許,承認了勢力範圍的存在。如此一來,美國與歐盟國家對於烏克蘭的任何政治行動將會採取觀望而非軍事介入。

 「拉俄遏中」不是美國現實選項

 尤有進者,此次峰會明顯是拜登「拉俄遏中」之舉,用以降低中國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普京在峰會倡議將協助中東的安全與穩定,以及管控伊朗製造核武。其實,普京藉由打擊伊斯蘭國,介入敘利亞內戰及主導戰後重建工程,也藉也門內戰,染指沙特與伊朗衝突事件,俄羅斯已漸取代美國成為中東關鍵中間人。因此,普京首次會見拜登,即主動倡議協助中東建立安全與穩定之承諾。尤其,中、俄有合作共抗美國之勢。中東是「一帶一路」的中心輻射點,而伊朗是中東心臟,特朗普片面退出核協議,極限施壓企圖改變伊朗政權,實劍指中國,但反倒催出中俄伊三角聯盟。而拜登政府對中東遲遲無法提出全面完整政策,被迫跟隨特朗普步伐,不得不尊重新現狀,如自阿富汗撤軍、接受美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事實;對伊朗方面,更不敢接受伊朗要求解除經濟制裁,致使無法重新加入核協議,只能請託普京協助管控伊朗製造核武。

 總之,拜登會見普京,希望管控美、俄的敵對關係,以騰出手來應付中國的挑戰,惟「拉俄遏中」應不是美國的現實選項,且歐盟亦難支持拜登打「俄國牌」。普京永遠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普京在峰會前接受美媒訪談時即表示,中國是一個「友好國家」,中俄關係的性質和水平,決定了俄羅斯「不會提防」中國的發展。可見普京不願疏遠中國,他提到與中國的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事實上,俄羅斯在中美間可以左右逢源,更何況,美國的經濟制裁已對俄國經濟造成影響,俄國必須轉向中國尋求貿易往來,如今中國已是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必須解除若干對俄制裁,方能讓普京感到受用。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