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公示收官

2021-07-11 09:49
來源:讀特客戶端

 7月10日,《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簡稱「總體規劃」)公示圓滿收官。壓軸登場的公眾論壇,當天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氛圍熱烈。總體規劃編制團隊與市民面對面,宣講規劃主要內容,解讀重點板塊,互動回應熱點,共建深圳美好2035。

 全市掀起共想共話「深圳2035」浪潮

 「想在深圳有套房,不用再為實現『居者有其屋』煩惱」「希望軌道建設加快,地鐵早日通到家門口」「希望『生態之城』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小動物」「改善醫療與教育,願深圳早日成為民生『七有』的幸福之城」……一張張五顏六色的便箋條,寫著市民對2035年深圳的美好期待,貼滿了「兩館」場內設置的心願牆。

 不止於此,自6月11日開啟公眾公示以來,《總體規劃》備受關注,從政府機關到社會團體,從專家學者到普通市民,從線上郵箱到線下留言,多途徑、多形式踴躍參與規劃編制,全市範圍掀起了一場共想共話「深圳2035」的浪潮。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丁強介紹,本次總體規劃是深圳經濟特區40多年以來第四版法定的總體規劃,也是國家規劃體制改革後第一部覆蓋全域全要素「多規合一」的總體規劃,是面向2035年長遠發展、統籌全市國土空間資源配置的綱領性文件,是指導深圳市域範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以及城市開發建設的所有活動的法定依據。深圳舉全市之力高水平編制規劃。

 3年來,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先後舉行40多場座談會和研討會,走訪全市30多個職能部門,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全部城市,舉辦8場主題論壇、3次高水平專家諮詢會、兩輪市區政府部門意見徵詢及公眾意願徵集活動等,「科學謀發展、開門做規劃」的思路貫穿始終。

 對標民生「七有」 建設有溫度的人民城市

 公眾論壇上,總體規劃編制團隊宣講了規劃的主要內容,對生態環境、城市發展規模、公共服務、城市風貌和文化、交通體系、城市安全等六大板塊進行了重點解讀,讓社會各界更充分深入地了解規劃、參與規劃、監督規劃。

 據介紹,總體規劃明確,「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園」是深圳2035年的城市願景,目標定位、區域協同、空間格局、生態結構、民生服務、創新發展、陸海統籌、風貌文化、支撐體系、規劃實施等是規劃的10個主要內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藍圖擘畫的2035,「公園裏的深圳」將提供親自然的生活,構建「四帶八片多廊」的生態空間總體格局,建成各級各類綠道不少於3000公里、碧道不少於1000公里。資源緊約束下,深圳將探索人口和建設用地精明增長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將建築量作為引導城市有序發展的重要調控手段,實現資源利用方式向立體空間開發利用轉變。以民生「七有」發展目標為基礎,深圳將持續加大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供應,構建開放共享、活力宜居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更「有溫度」的人民城市和全民友好型城市。

 而2035年的深圳,還將持續提升交通樞紐能級,構建起網絡覆蓋度更高的全球航空運輸網絡,加快形成輻射全國的國家鐵路布局;按照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建成33條地鐵線路、全長1335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以及「八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形成更加共享、個性、便利、低碳、智慧的未來交通體系。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公共事件之下的反思,深圳還將主動應對風險,全面提升城市對於各類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預留東中西部三宗公共衛生應急用地、建立應急物資四級儲備點和三級物流轉運系統,構建完善的應急救援疏散體系,高標準建設城市生命線系統,積極探索基於自然的生態修複方案,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增強城市的韌性和適應性。

 加快建設區域協同發展的深圳都市圈

 公眾論壇的舉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許多市民早早報名參會,還有更多的市民臨時加入旁聽。全程座無虛席,互動氣氛熱烈。編制團隊針對「不擴容」的深圳如何破解超小國土空間、超高強度開發、超大型城市治理難題,如何解決好規劃落地、生態紅線堅守、人口增長預期、住房供應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教育醫療養老等熱點問題,現場一一回應。

 編制團隊介紹,總體規劃進行了諸多創新探索。如按照「優民生、增居住、強工業、控商辦」的建設用地供應思路,大力推動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開發,推動TOD等更多模式的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都市核心區增加小戶型和租賃性住房,實現到2035年新增各類住房200萬套和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的目標。

 構建「一核多心網絡化」的城市開發新格局,將新安、西鄉、民治、龍華、坂田、布吉、吉華、南灣納入都市核心區範圍,成為集中體現深圳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區、活力區;打造12個城市功能中心、培育12個城市功能節點,支撐「雙區」建設所需的高端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承擔所在片區的商業、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實現都市核心區與外圍城市功能中心45分鐘可達。

 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深圳都市圈,構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都市區、河源都市區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空間格局。尤其是在臨深片區和「飛地」模式下,創新科技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住房保障等領域全面合作。完善「三路四鐵」的跨珠江口通道體系,共建互聯互通的大灣區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上的1小時深圳都市圈」,讓「深圳上班、莞惠珠中居住」不是夢想。

 民之所望,施之所向。丁強表示,此次規劃編制,首次實行市區兩級同時編制總體規劃,同頻共振、上下銜接、相互反饋的新模式;另外,還建立了規劃評估檢討機制,及時體檢評估城市規劃,並形成預警機制,監測城市健康發展,及時檢討評估規劃實施情況。規劃公示期結束後,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綜合各方意見建議,優化完善規劃成果,以更高質量的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引領「雙區」建設,將深圳打造成為每個人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園」。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