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的大沙村的舊圍,坐落著一座四合院式布局的殷氏祠堂。這座祠堂是安靜而閒逸的老人活動中心,也是東莞農民運動和敵後抗戰的重要歷史見證。17日上午,「大沙紅色講古台」邀請了81歲的殷仲興和79歲的殷流穩兩位老人在大沙村殷氏祠堂「講古仔」。講述1925年共產黨人彭湃在大沙傳播革命火種、大嶺山第一個共產黨員殷偶生、葵衣隊痛打日本仔、肅清鬼頭仔的故事,也講述了改革開放大沙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大沙表鏈廠的故事。老祠堂裏沉浸的場景、別樣的黨課、紅色的故事、熱烈的氛圍讓在座百名黨員幹部青年受益匪淺,在精神洗禮中牢記初心使命。
崢嶸歲月播下革命的火種
「那時候,就在殷氏祠堂這裏,偶生就組織大家成立了大沙鄉農民協會和組建農民自衛隊。也在這裏,東莞縣委負責人蔡如平召開過緊急會議,部署響應和支援廣州起義工作。」 17日上午,殷仲興和殷流穩兩位老人講述起中共東莞縣委在大嶺山鎮大沙村那段不平靜的革命鬥爭歷程。
「1938年,中共地下黨員張英同志來到這裏,以教學為掩蔽串聯發動農民,偶生就受到了重視和培養,成為了大沙村農民運動的主要骨幹。」有一名青年提問到殷偶生的平生,殷仲興老人就娓娓道來大嶺山第一個共產黨員殷偶生的革命故事。從開辦農民夜校、武裝自衛隊響應廣州起義講到帶領自衛隊抗戰,再講到1948年10月殷偶生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現場一片沉靜,生動的故事帶動在場的黨員幹部深思當年革命的激烈和艱苦。
根據兩位老人的描述,有書籍記載,最早來到大沙村開展革命運動的廣東農民運動領袖是澎湃,他在大沙期間積極開展黨組織工作,傳播革命思想,點燃大沙村革命火種。
大嶺山老祠堂講黨史引民眾圍觀
「葵衣隊」痛打日本軍 西門樓「肅清鬼頭仔」
「講起大沙,就肯定要講葵衣隊了。……聯防隊的人,就從四面八方拿着扁擔,提着鋤頭,穿着葵衣,就是以前的雨衣,用蒲葵葉編的,從高一點的山坡跑過來,看起來好像飛起來一樣,敵軍沒見過啊,又不熟悉橋頭山地形,就慌了又亂了。」在殷流穩有聲有色的描述中,老祠堂聚集越來越多的群眾,不知不覺就圍成一圈,一起側耳傾聽那個1940年的夏天,那場大雨中,那一支勇殲日本侵略者的葵衣隊的故事。
當天,兩位老人也當起了導遊,帶領黨員幹部青年在大沙發起一次「紅色旅遊」,串聯表鏈廠、西門樓等舊址,追尋先輩足跡,重溫光榮歷史,感悟紅色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你看下這裏,寫着『肅清鬼頭仔』。點解呢?鬼頭仔就是內奸,大沙好幾個游擊隊都是內奸害死的,所以就在西門樓這裏寫了這幾個字以明志。」走到西門樓,殷仲興指着門樓裏依稀能辨認的白色標語介紹,隨口拈來一個「肅清鬼頭仔」的故事。
據老人講述,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先後對大沙進行了9次報復性掃蕩,殺害村民62人,燒毀民房454間。過往沉重的苦難讓在場民眾義憤填膺,控訴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看着西門樓那裂痕溝壑縱橫的斑駁牆體,聽著老人引人入勝地講述那些厚重鮮活的黨史故事,在座的黨員幹部青年都心潮澎湃,深刻感受到大嶺山「團結一心、自強不息、艱苦奮鬥、不甘人後」的革命老區精神,更加堅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記者 冷運軍)
頂圖:大嶺山青年參觀大沙村紅色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