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经济动态

广西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圆了归侨“住房梦”

2014-08-26
来源:广西日报

  “装修我没有掏一分钱,开发区统一帮装修好,自己再添些简单的家具,直接住进来,很舒服、很开心。”去年11月,越南归侨郑通成一家3口住进了华侨城一期的一户大三居。如今,越来越多享受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政策的归侨住户,都像郑通成一样住进了新房,圆了“住房梦”。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是广西国有武鸣华侨农场,人口近8万,其中归侨侨眷近7000人。然而,以前由于经济条件差,归国的华侨职工多居住在杂乱低矮的砖瓦房内,配套设施差。据2011年的摸底调查,华侨农场共有6000余户群众居住在棚户区内,危旧房连片、居住密度大、区域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宅室内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2011年以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为调动职工积极性,该开发区采取“以房换房”模式,即按照合法建筑面积1∶1的比例进行无偿置换:原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按45平方米无偿补足;原住房面积人均低于20平方米的,按人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足,补足部分建筑面积无需补交房款;原住房面积人均高于40平方米的,按人均40平方米无偿置换。另外,由于开发区华侨农场职工队伍中,老龄华侨占多数,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自主装修难度大,所以,开发区负责新居统一装修,地板、门框、厨卫等基本装修统一设计、免费装修,不让职工掏一分钱。

  2011年启动建设的华侨城一期,共16栋、1508套,目前已竣工验收并分配到户;2012年启动建设的华侨城二期,总套数1428套,已开工建设560套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在华侨城一期16#1单元,70多岁的印尼归侨陈金安环顾着刚入住不到一年的新居无比感慨。上世纪60年代归国后,陈金安一直在团结农场团结3队工作,一家10口人在农场分配的60余平方米低矮砖瓦房中居住了几十年,如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真是“做梦都在笑”。

  据介绍,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6011套棚户区改造及非归侨危房改造安置房、2829套公租房和942套经济适用房,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 (记者莫艳萍 通讯员黄剑铃)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