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通訊員王領報道: 2015年6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在全國1300多座城市、景區中脫穎而出,榮獲“亞洲金旅獎·首批最美生態旅遊目的地”稱號。這也是該區繼榮獲“長三角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俱樂部成員”、“中國商業名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區”、“中國商旅文產業發展示范城區”等稱號後的又一殊榮。從曆史文化濃厚的老城區,到最美生態旅遊目的地,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相互交織,一產與三產互通共融,華麗轉身的廬陽,正以只爭朝夕的幹勁朝著長三角最美濱水文化生態休閑區全力進發。
千年廬州現新顏
曆史上合肥自秦代置縣,廬陽老城區即“古廬州府”址,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為後人留下了眾多古跡:“逍遙津”古戰場古木森森,曹操點將“教弩台”雄風依舊,1400多年曆史的明教寺香火仍旺,清末重臣李鴻章故居古韻猶存。城區中央,素有翡翠項鏈之稱的環城公園環繞擁抱;城區北部,南淝河穿城而過,上遊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碧波蕩漾,三國遺址公園、廬州公園、大房郢水庫壩下公園相互輝映,“一河襟兩水帶多園”成為合肥最具特色的生態景觀之一。
獨擁此,當然遠遠不夠。生態旅遊不光要有豐富的景點資源,還要有產業的持續支撐。作為合肥700萬市民的“飲用水源地”,如何突破水源地保護區的發展掣肘,一度成為擺在廬陽區面前的重大課題。而脫胎於傳統農業的都市生態休閑產業在廬陽區得到了生動實踐。
自2010年以來,廬陽區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獎補和扶持政策,平均每年安排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逾千萬元扶持農業轉型升級,累計兌現獎補資金近6000多萬元,涉農獎補政策覆蓋全區各類農林企業122家,帶動農林企業各類投資逾5億元。截至2013年底,該區已全面退出傳統種植農業,一批投入大、品質高的農林企業紛紛入駐,農民收入實現成倍增長,都市生態農業風生水起。
伴著該區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觀光旅遊異軍突起。中國·合肥桃花節、中日韓三國圍棋賽、全國釣鯽精英賽、自行車嘉年華、三國文化節……一批國字號的節慶賽事活動在這塊“寶地”上陸續上演,每年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截至目前,廬陽區共有旅遊景區8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4家。安徽省第一家香格裏拉大酒店也於今年6月在這裏開業迎客。作為區域生態板塊,這裏已成為廬陽區向世人展示的靚麗名片,更是合肥當之無愧的“造氧機”和“淨水器”。
多彩慢城“最合肥”
旅遊發展如何突出特色、出奇制勝?考量著當地執政者的眼界和思路。廬陽區高瞻遠矚,將文化旅遊品質等高對接長三角城市,堅持高起點、高站位規劃,按照“1341”(即堅持一條主線、構建三大功能板塊、突出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千億生產總值)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以文化為核、生態為基、休閑為體,高標准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都市旅遊品牌建設,力爭到2020年創成2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在合肥市文化旅遊業版圖上,作為合肥的“文化之脈”和“曆史之根”,老城區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合肥”的曆史文化底蘊全都凝聚在此。老城區的改造升級,廬陽區將遵循“沿襲曆史文脈,保留曆史記憶”的主導思路,著力弘揚“古廬州府址”文化、三國文化、淮軍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深入挖掘和提升教弩台、明教寺、古逍遙津、李府等為代表的古跡、名人、名居、老街巷及老字號資源。同時,積極做好漢墓遺址公園規劃,將曆史建築、文化環境、空間環境、視覺環境有機結合進行改造,進一步盤活曆史文化資源。
與此同時,在建設國際化都市中心城區新定位和新標杆的背景下,廬陽區明確提出以坐擁水源地的一鄉一鎮為主體,打造長三角最美濱水文化生態休閑區,呈現合肥“最鄉村”的一面,這也是該區文化生態旅遊業加快創新轉型的行動指南。為此,該區將大力整合水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特色農業資源,重點依托王大郢中國音樂小鎮、崔崗藝術家村,策劃建設代小郢國際畫家村、華中影視城,打造文化藝術創意產業;依托萬畝桃園、千畝桂花園、千畝銀杏園、千畝采摘園、農耕文化園等項目建設,完善東瞿美食村功能,打造田園生態體驗文化產業;依托三國遺址公園,策劃包裝動漫三國文化載體,打造三國文化旅遊產業;依托淮河模型國際水文研學基地,建成廬陽國家濕地公園、滁河原生態田園風光帶、水博物館,打造水文化產業;依托禾潤垂釣基地、中日韓三國圍棋擂台賽、國際鄉村馬拉松賽、自行車嘉年華等項目,推進國家圍棋隊訓練基地建設,打造運動休閑品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