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娟報道:中國經濟目前回落已開始收窄,但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已近底部,有望未來一兩年內觸底。長遠經濟形勢將是大L型加很多小的W型。他提醒當前需要關注房地產泡沫、金融風險、國際形勢等風險。
由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區人民政府支持的“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昨日在京開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經過6年多的回調,現在已非常接近底部。從需求側來看,中國過去的高投資主要依賴於過去的三大需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高投資要觸底,三大需求也要觸底,目前看來這三只靴子基本上已經落地,或者接近落地。
供給需求均近底部
他以房地產為例表示,一個基本的判斷是2014年構成房地產投資70%的城鄉居民曆史峰值是1200—1300萬,到2014年這個點已經達到了,達到了以後房地產投資就會出現一個曆史性的拐點。今年一季度以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的上升,有些城市暴漲,它只是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分化以後出現的一種情況。這種上漲帶動的房地產投資的增長時間不會太長,房地產投資在今後一段時間基本上增長速度比較低,甚至是零增長。房地產投資這只靴子能夠落地以後,整個從需求側來講,基本上就觸底了。
供給側方面,PPI開始由負轉正,工業企業利潤已經到了最低點。“從整個大的經濟轉型的角度來看,已經非常接近底部,所以不要太悲觀”,劉世錦同時強調,接近底部和實現觸底還是兩回事,觸底很可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次地驗證。“我們現在最關注是,現在的數據是不是接近觸底,我的感覺很難說一步到位,比如最近房地產的投資面臨一個下滑,帶動了很可能到明年上半年,經濟很可能還會有一個響應。總體來講大的平台現在看逐步在展現出來,觸底是一個過程。”
劉世錦認為,“觸底”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有U型、V型的反彈,“不會再回到過去了,以後7%以上都比較難,明顯地回升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中國經濟將來是一個L型,就是先下,下到某個點基本上觸底以後拐彎,拐過來以後直接逐步形成一個新的平台,這個平台所謂觸底的含義就是不再繼續下降了,穩住了,但是這個平台上也會有一些小的波動,我的說法是一個大的L型,再加上若幹個小的W型。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觀察的就是這種平台在今後一兩年能不能出現,我認為觸底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兩年內觸底概率高
“如果這樣一個中速增長的平台能夠形成,今後一兩年,我們能夠平穩地觸底,根據國際經驗和現在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大概我們今後這個平台持續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是有可能的”,劉世錦強調,今後一兩年觸底也是經濟最不穩定,不確定性超過以往,人們看法情緒分歧很大的一個時期,一些因素可能會給平穩觸底帶來沖擊,比如,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其次是金融風險,越是到了觸底的時候越容易繃不住。此外,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需要密切關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亦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回落已經開始收窄,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經濟企穩的基礎不穩固,下行壓力仍然不小。下一步的關鍵是要保證經濟前提下,下大力氣推進改革,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體制和機制的基礎。他認為,改革進展不太盡如人意。如果改革跟不上,中高速增長潛力就不可能會實現。如果那種情況出現,不能排除可能會陷入長期徘徊的中等收入陷阱狀況。
張軍擴表示,三中全會以來,各項改革取得比較明顯成效,但現在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即改革部署比較多、舉措比較多、文件發得比較多,而取得的成效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一些比較重大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下一步深化改革可能著力要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才能夠真正使得改革取得實際的進展。一是在改革的內容上既要推進供給側的改革,也要推進需求側的改革。二是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當中,重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三是在改革推進的方式上要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系。最後是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處理好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關系。“現在從中央部門到地方政府各級幹部不敢幹、不願幹、不會幹的問題比較突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我們之前的這些改革,包括我們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方面,約束方面的制度比較有力量,做得比較多,而激勵方面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