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位于湘江灣畔、國家5A級景區岳麓山下,自然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區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擁有眾多院士及專家學者,是湖南創新發展的“高地”。
【香港商報網訊】全國兩會報道組:“世界上,以產業而興的城市如今有盛有衰,唯獨教育興城永不衰落!”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北京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說,建設好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就必須站在落實習總書記治國理念新思想的高度來謀划。據悉,湖南長沙正在高起點謀划“岳麓山大學城”。用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的話來說,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規划建設是杜家毫書記親自給長沙出的“題目”、交的“任務”,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記者注意到,事實上早在三年前,杜家毫在參加湖南省党代會長沙代表團審議時,就已明確提出要把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打造成城市靚麗的新名片。2017年5月,他又親自調研大學科技城的建設,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找准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結合點、堅持精准精細、按規律辦事等明確要求。他強調,建設大學科技城要把握好四個關鍵詞,即教育興城、打破“圍牆”、創新創業、久久為功。
對此,胡衡華代表深有感觸的說,家毫書記的重要指示,把為什麼要建設大學科技城、建設一個什麼樣的大學科技城、怎麼建設大學科技城等重大問題講透了,理念、目標、路徑、方法都很明確。為此,長沙市委、市政府按照家毫書記的指示精神,對大學科技城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划,多次研究調度,並加強了組織領導。
湖南人都清楚地記得,在兩年前的湖南省委城市工作會議上,時任湖南省省長的杜家毫就脫稿縱論城市發展。他曾說到,“岳麓山大學科技城不比劍橋、哈佛等大學城差,只要好好保護、規划、建設,它至少會成為全世界最好的大學城之一。”
近年來,記者發現杜家毫多次逐一調研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师范大學等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內高校,並提出了把這些大學的發展放在一張藍圖上考量,進一步優化布局,一同規划、一並推進,打造新型的“大學城”。
那麼,為什麼杜家毫對大學城如此關注?答案是,這位省委書記對“教育興城”情有獨鐘。那麼,他又為何會對“教育興城”這般高看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世界上以產業而興的城市如今有盛有衰,唯有以教育而興的城市永不衰落。
研究顯示,杜家毫早在主政上海浦東新區改革之時,就十分注重發揮復旦大學等知名大學的作用,從而實現了浦東新區的迅速崛起;與此同時,還實現了浦東新區與高校干部間充分地交流互動。浦東的經驗表明,高起點地謀划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意義深遠。
培育大學城“創新生態”新引擎創新,無疑是2018年的熱詞。據介紹,“小國”新加坡的故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新加坡已經靠創新贏得了世界的尊敬。試想一下,全球 500 強企業為什麼都會來 這個地域面積“小得不得了”的國家設立研發中心?這些企業來源的國家和地區里包括有美國、歐洲及中國等,而我們的高新科技園可以說是“星羅棋布”,但許多的科技園充其量只是“燃料庫”, 而非孵化基地。真正的人才向往的是什麼?是文化與創意相融合的創新生態系統。
值得期待的是, 湖南省近年來一直在強調和注重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科技創新生態”。事實上,長沙岳麓山下的“大學群”早己形成,而且歷史悠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不難看出,湖南省和長沙市的決策者,為什麼如此看重“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建設。通過將岳麓山大生城創新生態“放大做強”,推動岳麓山“大學城+長株潭湘江灣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從而為整個湖南的創新發展注入“創新新引擎”,助力新湖南實現高質量發展,擁抱新時代,實現新跨越。(記者唐學偉、唐竟淳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