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江西 > 本地新聞

于集華:籲建立“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檔案

2018-03-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第九屆常委、景德鎮陶瓷發展中心主任于集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穎萍、郭美勤報道:時代呼喚“工匠”精神。在中國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築,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誕生過無數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千年瓷都的“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可謂是整個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傳統手工藝已受到現代工業的沖擊,如今景德鎮的手工制瓷技藝傳承不平衡,後繼乏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第九屆常委、景德鎮陶瓷發展中心主任于集華在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其加大保護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課題,值得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樹匠心 育匠人

  “新平冶陶,始于漢世”。于景德鎮而言,每個朝代里都有守着陶瓷作坊的手工藝人,“泥寶齋”是景德鎮過去千萬個陶瓷作坊之一,于集華作為其第三代傳人,從事陶瓷手工藝至今50余年。“我這輩子做好畫瓷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于集華秉持的“工匠精神”始終如一。

  樹匠心,方能育匠人。于集華不僅是陶瓷手工藝的踐行者,更是傳承者、創新者。于集華先後寫出了《關于規范景德鎮市陶瓷文化市場的建議》、《關于把景德鎮打造成中國(世界)陶瓷文化交流產品集散地和休閑旅游勝地的建議》、《關于整合組建陶瓷藝術研究機構的建議》等提案,其創作的《映日荷花》于1991年獲得聯合國金獎。

  他認為,景德鎮獨樹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亟待加大保護與傳承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518項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和“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排名突出。

  據悉,從國務院公布名錄後十年來,景德鎮市級以上與陶瓷相關的非遺傳承人有287名,但普遍年齡偏大,特別是核心手工技藝如拉坯、利坯、剮坯等,城里的孩子嫌脏、收入低不願學,存在重“與坯、胎體裝飾相關的傳統技藝”、輕“與坯體成型、瓷窯營造及燒成、輔助行業相關傳統技藝”現象,前者市級以上傳承人192人,佔全部的67%,其他三個領域共95人,佔33%,其中手工剮坯技藝無省市級傳承人,傳統青白瓷、古彩瓷、斗彩瓷、薄胎瓷、玲瓏瓷技藝也後繼乏人。

  于集華告訴記者,“在景德鎮,目前已經沒有40歲以下的年輕人從事粉彩顏料配制,40歲以上的傳承人也非常有限。”對此,他建議建立“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檔案,對全市的手工制瓷技藝做一個全面、深入的調查,收集反映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文字、圖片和錄像資料,其中包括傳承人的情況收集。將收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資料完整的可以制作成“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的資料集成、研究文集和錄像資料。以此,引起全社會、全人類的重視,從而傳承、創新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歷史、科學、民俗和旅游觀賞價值。

[責任編輯:鄭嬋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