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张家胜:宜昌奋力答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答卷

2018-03-1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 记者 李映华见习记者 杜一可报道:3月12日,香港商报记者采访了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在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张家胜和记者聊到了近年宜昌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全域旅游、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

  立足实际聚焦高质量发展

  张家胜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宜昌作为一个地级市,不可能样样强,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特色、特长。

  张家胜强调,下一步,无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从宜昌实际出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张家胜表示,去年以来,宜昌市强力推进产业转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展示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结构在调整中优化。最具标志性的变化是化工转型“坚冰已破”。去年依法关停化工企业25家,化工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到19.8%。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9%,提高2.5个百分点。宜昌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二是动能在转换中增强。“双创”活力不断激发,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83个,新设市场主体及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0.3%、41.1%。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挂牌运行,宜昌外贸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二,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20万人次,宜昌是省内第一个开通中欧班列并常态运营的地级城市。低效无效供给不断减少,压减磷矿产量70万吨,压减煤炭产能75万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4家,依法处置“僵尸企业”22家。三是质效在发展中提升。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9.7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税收与土地税收占比由2016年的61:39 调整为78:22。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9.3%、6.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增量与环境容量的相融性更强。

  把宜昌建设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

  张家胜介绍,宜昌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被誉为“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张家胜向记者介绍,目前,宜昌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4处、4A级景区17处,在国内同等城市中名列前茅。去年,共接待游客66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3亿元,“宜昌三峡旅游”以71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全国旅游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名。

  张家胜表示,“旅游发展进入新时代后,只有优质旅游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张家胜说,宜昌将围绕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这个总目标,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打造核心、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把宜昌建设成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张家胜告诉记者,宜昌的全域旅游会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域推进”。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三带、六区”发展布局。二是全业融合。旅游是综合性的产业,推进“旅游+”是大势所趋。比如,“旅游+文化”。宜昌以“世界的长江、壮美的三峡”主题,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又比如,“旅游+康养”。依托宜昌舒适的气候环境和旅游资源,顺应养生、养老、养心等新需求,打造“四季宜昌、康养三峡”品牌。再比如,“旅游+休闲”。创新发展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三是全程监管。深入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纠纷调解室等作用,加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力度,优化城市旅游环境,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城市美誉度,让每一名游客放心地来、舒心地游、开心地走。

  农业改革集成“四个一批”

  张家胜说,宜昌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开放农业、科技农业,努力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宜昌市农科院四岗基地建设,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集成了一批技术。示范基地集成展示了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虾稻共作、水稻—油菜连作全程机械化等技术,这些技术代表了现代粮油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一批基地。在示范基地带动下,各县市区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围绕柑橘、茶叶、蔬菜、畜牧等产业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宜昌蜜桔、秭归脐橙成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4个,12种特色农产品获得“我最喜爱的百种湖北绿色农产品”荣誉。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才华施展在实践中搭建了舞台,成为培养锻炼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渠道。产生了一批效益。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了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奋力答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答卷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是值得致敬的重要节点,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对其最好的纪念、最有力的行动。”

  张家胜表示,新的一年,宜昌将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效、发展与生态、发展与民生、当前与长远“四个关系”,推动理念、动能、结构、效能、机制“五个加速转换”,努力在湖北建设现代化强省中担当新使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作出新贡献。

  具体到改革开放,宜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纵深推进改革,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为全面开放谱新篇。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往深处改。牢牢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有力有序去产能,因地制宜去库存,统筹发力去杠杆,更大力度降成本,紧盯问题补短板,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今年,重中之重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往实处改。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多审、多评、多验、多证“四多合一”改革,加快探索“多管合一”“多规合一”,确保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重点改革持续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尽快实现“网上办是常态、网下办是例外”,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快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往新处改。继续打好“自贸区牌”,聚焦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环境、法治建设等领域寻求更大突破,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把宜昌自贸片区打造成新的发展引擎、火车头和发动机,成为三峡区域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奋力答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答卷。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