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業界視作“新零售元年”,對經濟的驅動力愈加凸顯。進入2018年,新零售領域硝煙蔓延,線上巨頭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競相在新零售領域“跑馬圈地”。去年10月,無人便利店現身南昌。今年3月,“京東到家”正式開通南昌地區服務,新零售的熊熊火焰正逐漸燒入南昌。
■記者鄭周贇/文
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直接或間接進入南昌
3月19日15時左右,從事財務工作的小敏長時間對着電腦屏幕,感覺眼睛不太舒服,想買瓶眼藥水緩解一下疲勞,她打開“京東到家”APP,在醫藥健康一欄中選好產品,10分鐘內完成下單,在15時30分左右,眼藥水就送到了她的手中。
記者發現,在該款APP產品中,京東與有家、好鄰居生鮮超市、美宜佳等便利店,百果園、京西菜市等蔬果商超,良品鋪子、華萊士、絕味鴨脖、煌上煌等品牌零食店,益豐大藥房、昌盛大藥房等線下藥店均有合作。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斥資190億元入股大潤發,向居然之家投資54億元獲15%股份。此前以21億元入股三江購物獲32%股權、283億元投資蘇寧、177億元收購銀泰百貨,投資聯華、新華都和東方股份等。
繼2017年12月中旬以42億元入股永輝超市之後,2018年一開年,騰訊接連投資唯品會、近25億元入股海瀾之家持股5.31%,聯手永輝投資家樂福中國,攜京東、蘇寧、融創領投萬達商業,聯手京東投資步步高。
而上述提及的諸如大潤發、蘇寧、永輝超市、海瀾之家、家樂福、萬達商業、步步高等實體零售或大型商超在南昌都有門店,且佔據不小的零售市場份額。京東在南昌的線下布局早已經有跡象,西湖萬達從開業伊始,其網上商城的線下體驗店也同期開業。
無人便利店加入零售業 南昌對便利店真金白銀扶持
近兩年,南昌各種新零售創新業態迎來集中爆發,不少互聯網公司入局,給零售業带來一系列新物種,其中最吸睛的當屬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
目前,夢想購人工智能便利店在南昌共擁有5家門店,總面積超340㎡,從去年10月份開店以來,5個月時間雖說營收總額是普通便利店的三分之二,但人工支出卻不到普通便利店的五分之一。“目前在零售行業,減少人工是大趨勢,注重科技感,偏向年輕化,注重科技賦能,減少成本開支,標准化程度越來越高。”其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市場環境的優劣關系着能否健康孵化出新零售業並助其健康地成長,“目前,南昌市政府對于零售業還是比較重視的,比如便利店,按照單個門店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標准,以‘真金白銀’政策予以扶持。但就南昌來說,一些大零售品牌進入南昌的時間比較晚,這對于小零售品牌與企業來說,是比較有利的。”該負責人稱。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阿里與高鑫的合作中,目前仍是線上大數據指導線下商品管理,大潤發華東20個城市的167家門店上架了天貓超市百萬件商品,這些商品由阿里大數據根據周邊消費者喜好篩選,並由天貓供應鏈優化供貨方案。這些城市中還暫時不包括南昌。“應該不會等太久。”有業內人士預測。
3月20日,記者從江西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江西今年計划實施“九大行動計划”,其中包括“消費升級行動計划”,將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探索多業態融合的消費新模式,促進便民消費和中高端消費。據悉,今年江西省商務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目標中也提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增長12%左右,電子商務交易額要增長26%左右。
線上線下相融 是未來新零售發展大趨勢
“線上線下一體化,是新零售的大趨勢所在。”記者采訪的多名業內人士都有一致的看法。
據介紹,目前南昌純電商市場正逐漸處于萎縮狀態,而實體+互聯網市場在逐漸擴大,目前互聯網大佬也正在南昌加緊布局。“線上與線下不是相互敵對、排斥的關系,我認為應該是相互依賴的關系,由線下導入到線上,線上依靠線下的場景支持,線上是線下的引入路徑,新零售做便利店、商超的商業集成,一次性實現吃喝玩樂購,利用線下網點與線上虛擬網點相互結合。”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據了解,在過去一年,人人樂在原有賣場的空間布局、商品結構和線上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改造升級,同時推出了多種新零售業態。但財報顯示,新業態門店開業需要一定階段的培育期,培育期長短還會受到門店所處區域、商圈、客群、競爭等方面因素影響。
3月6日,擁有華潤萬家與歐尚的高鑫零售發布了阿里入股後的首份財報。盡管淨利潤同比增長14.9%,但零售營收同比增長僅1.9%,自財報公布以來,公司零售股價下跌近兩成。招商證券指出,雖然阿里入股高鑫在短期內並未給高鑫業績带來大幅改善,但是阿里的互聯網基因和大數據資源加速了高鑫的線上線下整合。
業內人士:線下比線上更復雜 融合發展面臨很多挑戰
鄧先生在南昌從事某品牌化妝品銷售已有10年,早期的銷售渠道是先從省外廠家發貨到各區域經銷商,自己再從區域經銷商手中拿貨,利潤高的時候可達五六成。但隨着近年來互聯網平台的發展,化妝品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價格更加透明化,導致實體店銷售量大幅下降,像鄧先生這樣的傳統實體銷售者在不斷嘗試轉型,但也不得不面臨着降低售價以彌補銷售量低迷的現狀。
據公開媒體報道,多年前不少線下超商百貨巨頭就已清晰地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大趨勢,但自建電商的成功案例十分罕見。2017年的最後一天,步步高旗下的跨境進口電商平台云猴全球購正式關停,而大潤發旗下的B2C平台飛牛網也在年底傳出停運的消息。
有業內人士認為,過往實體零售商花了很多精力想做線上,但由于思考模式不同,雙方強項不一樣,跨界電商的難度很大,加上現金流遠不如互聯網巨頭,自建電商有心無力。
“電商的連番進攻對傳統零售業的沖擊肯定是有的,但我覺得它們應該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傳統商超可能會面臨庫存盤點即時性不足等問題,而新零售可以做到智能分析,根據周邊消費者喜好篩選商品,對大眾貨品暢銷、貨物周轉分析很智能,可直接將銷售情況轉化為圖表發送至手機上進行盤點。”南昌一家無人便利店的負責人李永生告訴記者。
線上零售在賦能線下的時候,一般都會遭遇能力的短板,“這種短板覆蓋了多個方面,比如說線下商業的基礎設施,包括門店選址、物流等,人才的引入、組織架構、管理方式的短板,日常線下的運營情況比線上更為復雜。”南昌一位不願具名的傳統零售從業者透露,零售行業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發展仍然有很多現實的挑戰需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