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川綿陽遊仙區:建設四中心 提升村鎮發展活力

2020-06-2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以來,四川省綿陽遊仙區針對村級組織活動陣地閑置多、利用率低的狀況,打開村級組織陣地大門,整合現有資源、優化結構布局、實施功能化改造,建設黨群服務、便民服務、經濟合作及群眾文化活動四個中心,進一步提升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的能力。
 
洛水村群眾在便民服務中心辦事

  黨群服務中心 「行政化」轉向「親民化」
 
  遊仙區圍繞黨史黨建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本地鄉土文化等6項主要內容,建設黨建文化牆、地方文化長廊、歷史文化廣場;鮮明「兩委」標牌、國旗、黨旗等5類陣地標誌,突出黨建引領,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目前,全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112個,改單獨辦公為合署辦公,突出村黨組織陣地的服務屬性,在引領中強化群眾服務;嚴格實行村幹部輪流坐(值)班制、日常衞生包干制,公開值班人員及聯繫方式,確保陣地規範化運作、制度化管理、有序化使用,實現「行政化」向「親民化」的轉變。
 
群眾在文化廣場健身

  便民服務中心 更好地組織群眾、方便群眾
 
  遊仙區推行「一枚印章管服務」,結合擴權賦能強鎮建設工作,整合了人社、殘聯、計生、民政、國土等148項便民服務工作,統一規範名稱、統一適用範圍、統一印章管理,解決辦事群眾蓋章多頭跑、辦事繁瑣等問題。推行「一套標準強規範」,着力推進機構、場地、窗口、制度「四個標準化」,統一設置便民等候室,配備茶水、充電器等便民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溫馨服務;進駐水電氣及電商平台等公共服務事項,方便群眾就近辦事,推行「一個管家全覆蓋」,以創建全區「電力管家」試點鄉鎮為契機,大力探索「水、電、氣、路、網、郵」六合一的管家服務機制,實現「一管家管全部,全部問題找一人」的工作目標。此外,各村還在新建的便民服務分中心設置宣傳區,布置好人好事榜、村民笑臉牆、服務信息公示等7方面內容,以通俗易懂、引人矚目的方式傳遞社會正能量;設立黨員特長志願服務崗,實施「留守兒童關愛」、「老人健康義診」、「就業創業」等6項黨建服務項目,打造覆蓋老、中、青、幼的群眾服務體系,倡導積極、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更好地組織群眾、凝聚民心。
 
仙鶴鎮金龍村村民的文化活動

  經濟合作中心 為農村經濟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遊仙區各村(社區)充分整合閑置辦公用房建立經濟合作中心,在保證陣地政治屬性的基礎上,採取「以租代補」運營資金、物業置換、社會服務等方式,盤活村(社區)固定資產,增加農村商氣。通過邀請專業社會組織入駐服務、發展和培育本地草根社團,提供多種方式的社會化服務;通過城鄉聯動、村企合作,邀請專業志願服務隊,發動黨員和熱心群眾帶頭組建草根社團,開展村級公益活動,形成村級陣地發展、運營、管理相融互動、良性循環的工作模式,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落戶仙鶴鎮洛水村的夢想田園項目工作人員朱正德告訴記者,從項目立項到規劃設計,再到落地實施,村經濟合作中心提供全面服務,較好地解決了用地指標緊張、土地流轉成本高等問題,讓項目團隊堅定了在家鄉發展的信心。
 
小梘鎮新華社區開展關愛兒童活動

  文化活動中心 惠民更親民
 
  遊仙區以村級陣地親民化改造為契機建設文化活動中心,配備上網充電、文化閱讀、體育健身及親子娛樂等文化服務設施,積極打好「文化牌」,活躍鄉村人氣,讓文化惠民更親民。仙鶴鎮擴建村(社區)文化中心21個,吸納有文藝特長的村民、老教師、退休工作者、熱愛公益事業的中青年,組織志願者團隊1100餘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衞生環境整治、入戶宣傳、走訪困難群眾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巡迴播放電影、科普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向群眾教授水果種植、家政服務等知識。目前,遊仙區各鎮村共設立舞蹈室、書法室、電影播放室等多功能群眾文體活動室416個,開放時間免費提供飲用水、開放空調等服務,方便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張麗 張寶杉 梁斌朝)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