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上半年同比增長近26% 成都高新區市場主體存量破20萬

2020-08-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代勤 報導: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8月4日,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共新增各類型市場主體2.65萬戶,同比增長25.86%。其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大幅增長,佔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48.4%,同比增長77.67%。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成都高新區累計市場主體存量超20.5萬戶,註冊資本(金)超1.76萬億元。其中企業14.06萬戶,註冊資本(金)超1.75萬億元。

  上半年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近26%  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活力不斷顯現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央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加緊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扶持政策,為小微企業的復工復產及發展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幫助。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註冊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說,從市場主體類型看,成都高新區上半年新增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1.28萬戶,佔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48.4%,同比增長77.67%,資金數額7.79億元,同比增長36.67%。
 
  「以上數據表明,系列扶持措施成效明顯,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新增量逆勢高速增長,為擴大就業、保障民生、活躍市場和穩定社會提供了積極支撐。」該負責人表示。
 
  此外,從國民經濟行業分佈來看,上半年,成都高新區新增企業主要分佈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佔新增企業總數的23.47%;其次分別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21.48%)、批發和零售業(佔19.6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15.92%)。
 
  從區域分佈來看,新增住所(經營場所)在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占成都高新區新增企業數69.61%。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1戶,註冊資本(金)31.67億元。
 
  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今年4月1日,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迎來掛牌三周年。作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域,成都高新自貿試驗區充分利用自貿這塊「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以四川自貿試驗區四分之一的土地,貢獻四川自貿試驗區三分之二的新設企業和四分之三的外商投資企業,充分釋放改革紅利,累計形成110餘項改革創新案例。

  深化「放管服」改革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為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成都高新區相繼出台科技攻關、金融支持、房租補貼、人才招引等系列政策舉措,深入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為企業紓危解困。
 
  與此同時,「放管服」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優化市場准入,在四川省率先試行企業經營範圍備案制,將「企業登記、印章刻制、申領發票」整合為一個環節,申請材料精簡至5件以內,將企業開辦耗時壓減至6小時,實現企業開辦線下「一表申請」「一窗通辦」,並免費提供一套印章和郵寄服務。深化「政銀」合作,在中國銀行等8家銀行試點開展企業開辦「銀行幫辦」工作,由銀行網點全程輔導企業登記、刻制印章、銀行開戶等業務。
 
  企業服務工作向基層延伸。7月7日,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環球中心、通威國際、CPB中央商務花園、OCG國際中心等20家試點樓宇「樓宇企業服務站」揭牌。將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真正「貼身」服務企業。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背景下,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與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簽訂《深化成渝高新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助推中國西部科學城建設框架協議》,構建跨區域市場准入服務系統和「市場准入異地同標」便利化准入機制,真正實現證照異地互辦互發。
 
  6月10日,市民譚先生在成都高新區順利領取了一張特殊的營業執照,意味着他在重慶的分公司拿到了營業許可,這是成渝兩地高新區探索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後首張異地頒發的營業執照。
 
  今年4月初,《成都高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出爐,進一步明確高新區營商環境2.0版「作戰圖」,推動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下深水、顯實效。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成都市「創新提能年」要求,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提升企業和辦事群眾的服務體驗,全力營造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營商環境。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