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張大鵬等名家暢談先進計算與跨界賦能

2020-11-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首場名家講堂舉行
 
    11月3日下午,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首場名家講堂在中南大學中南講堂舉行。本場名家講堂聚焦「先進計算與跨界賦能」,知名院士、學者與中南大學師生共聚一堂,對先進計算技術的發展進行前瞻,對計算技術為產業跨界賦能的路徑進行詮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梅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桂衛華,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等3位嘉賓發表了主題演講。
 
    此次名家講堂上,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作了主題為《先進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研究與發展》的演講。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
 
    張大鵬說,通過生物特徵識別進行身份核驗已經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產值每年遞增。然而,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指紋、人臉、虹膜識別方式實際上存在一些問題,可能產生安全隱患。例如,指紋面積小、易磨損,難以保證指紋的圖像質量高,且接觸式的識別方式會留下痕跡;人臉識別對於雙胞胎、整容,以及人臉從年輕到老的差異區分可能存在問題;眼球病變和隱形眼鏡可能給虹膜識別造成困難。
 
    據悉,張大鵬院士團隊探索了生物特徵識別研究的新的三個方向:一是通過掌紋識別進行身份核驗。掌紋包含了更多的身份特徵信息,比如手型特徵、紋理特徵、血管信息、點信息等;掌紋的唯一性目前是肯定的;由於面積大,掌紋如果有稍微的磨損、髒污,仍能具備較高的識別精度。二是將生物特徵識別與中醫相結合。中醫中的「望聞問切」可以與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嗅覺感知、觸覺感知分別對應。生物特徵識別的科學性有助於中醫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三是進行人臉美學研究。在黃金點、黃金規則等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尋找公共的屬性作為「美」的基本判定。(文新征 何雯)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