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皖歙縣:斷燒900年陶瓷燒制技藝再現光彩

2021-09-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歙縣桂林鎮竦口村北發現了多處唐宋歙州竦口窯遺址,並被納入黃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從2010年開始,原籍歙縣的旅居上海人士洪兵和妻子範海霞,在對歙州竦口窯遺址、陶瓷殘件以及燒制工藝等深入研究之後,開始了燒制和仿製恢復工作,使這一斷燒近900年的唐宋陶瓷燒制技藝煥發生機、再現光彩。

    如數家珍  滬上返鄉只為延續千年窯火
 
    「從舊窯址土表採集到一片窯具殘件上有清晰的銘文記錄:大中六年二月二十日造。這段文字足以證明竦口窯至少在西元852年前就開始燒制瓷器了,距今至少已有1170年的歷史。」9月8日,在歙縣桂林鎮竦口村的歙縣竦口窯陶瓷研究所唐宋標本陳列室,洪兵對每一件展陳的唐宋陶瓷器物以及殘件的歷史都瞭若指掌,介紹起來如數家珍。
 
 
    「歙州竦口窯今已發現唐宋龍窯舊址多處,規模較大,所燒陶瓷器具基本可以滿足當時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用具需求,同時還滿足了文人墨客文化雅行的需要,器型精美多樣,其中青釉發色較為純正。」洪兵介紹,這個陳列室展陳有唐宋陶瓷標本2000多片、完整器具數件。歙州竦口窯始燒於唐代,盛於五代,斷燒於宋代,保護和傳承並複燒竦口窯陶瓷技藝成為洪兵這十年來最大的夢想。
 
    洪兵何許人也?洪兵,1969年出生,祖籍歙縣洪坑,成年後一直在外經商。工作之餘,洪兵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古瓷陶和學習研究古陶瓷殘片,從事收藏研究古陶瓷近二十年。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家鄉歙縣有千年歙州竦口古窯址。「此後的十多年裏,我每年返鄉都會來竦口古窯址附近土表採集代表性的陶瓷標本,採集後清洗歸納,整理登記。」洪兵介紹,從那個時候起,他就懷著感恩和敬畏之心決定致力於唐宋歙州竦口窯陶瓷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守正出新  夫妻同心重現「歙州紅」神韻
 
    「歙縣竦口窯陶瓷研究所有近2000平方場地,現已開設竦口窯唐宋標本陳列室兩間,作為開展傳承傳播研學活動場所,目前已經吸引了數千人前來參觀學習交流。」2020年8月,在歙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洪兵夫婦投入10萬元在原桂林鎮竦口村小學成立了歙縣竦口窯陶瓷研究所。今年3月,洪兵夫婦再次投入12萬元購買窯爐窯具等設備,利用近十年來在當地各個山頭考察尋找到的瓷礦資源,進行了數十次胎釉試驗試燒。
 
    「每一道工序都最大程度地堅持傳統。」在洪兵看來,與其他瓷器燒制技藝相較,復原後的歙州竦口窯傳統燒制技藝「從取土到出窯都是在研究所裏完成的」,這也是技藝傳承最大的特色。「在試燒期間,有一次誤將兩種已磨製好沉澱中的原礦釉料混合在一起,沒想到成功試燒出宋代名貴單色釉品種紅釉,紅釉也稱醬釉、紫金釉,真是無巧不成書。」
 
    今年5月2日,洪兵夫婦用目前最為先進的電氣窯爐順利點燃了竦口窯斷燒了近900年後的第一窯窯火,成功試燒出黑胎紅釉、黑胎綠釉等單色釉的高端仿唐宋陶瓷作品,目前已將「歙州紅」商標註冊在陶研所的名下,竦口窯陶瓷製作技藝也被歙縣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
 
    「中國陶瓷藝術流傳幾千年,凝聚著老祖宗的智慧。這種傳統工藝加上各種創意運用,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同時也是民俗文化。洪兵希望通過唐宋陶瓷燒制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將歙州竦口窯瓷器融入徽州本土文化元素,利用差異化的特色胎釉配方形成陶瓷產業,開發出系列文創產品,從而帶動旅遊產業,振興鄉村經濟,提升文化自信。
 
    從興趣愛好到傳承千年的「不滅窯火」,從傳統技藝到守正出新的文創產業,在洪兵夫婦心中,唐宋歙州竦口窯陶瓷文化藝術傳承之路正在不斷延伸,並越走越寬……(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歙縣臺 淩利兵 吳燦 吳嘉成)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