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安州:社區服務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2021-12-20
来源:香港商报网
    安居樂業是居民最樸素的心愿,四川省綿陽市清鎮富樂社區作為為進一步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深入推進「智慧政務」線上線下雙向延伸,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實現群眾對「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社區」的熱切期盼。河清鎮黨委堅持問題導向,率先在富樂社區提出「智慧+政務服務」,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了綜合服務大廳、網上服務中心+等多元一體的現代政務服務體系,以「三化」推進「三項轉變」。通過服務內容數據化、服務方式智能化、服務渠道多樣化,推動智慧+政務服務實現「三項」轉變,用科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電子政務」向「智能政務」轉變
 
    河清鎮針對場鎮人口密集等特點,依託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內網、外網、專網三網融合,量身定製智慧社區APP,線上開通了通知服務、問題反饋、四務公開、在線辦事、志願服務六大功能,解決了依靠人工面對海量的信息服務處理難度較大的問題。AI數據代替群眾跑腿,將政務辦理和業務諮詢延伸到社區,線上公開城鄉低保申請、重度殘疾護理補貼申請等高頻事項36項,實現辦理流程和資料的在線預審,把常規的窗口諮詢變為實時查詢,解決了傳統政務服務只有工作時間和指定窗口才能辦理的局限性問題,提高政務服務的便捷性。系統投入以來,社區工作人員累計為群眾提供線上預審服務240餘次。「一窗通辦」代替「多窗受理」,按照前台一窗受理、後台審批、統一出件要求,「綜合窗口」取代了「部門窗口」,業務人員從「單科服務」轉變為「全科服務」,一窗受理」窗口已受理諮詢315件,受理業務246件,辦結業務246件,辦結提速60%。代辦隊伍代替親自上門。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多、出行不方便的普遍現狀,社區組建村兩委常職幹部和居民小組組長9人的代辦幫辦隊伍,常態化開展業務培訓。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均可代辦,實現了群眾辦事有求必應,解決了市民辦理業務需要跑路找部門、找窗口的問題,今年來代辦隊伍累計為群眾辦
 

    性管理向「柔性服務」轉變
 
    社區大力推進「親民化」改造,踐行干群「零距離」,累計投入資金130萬元,整合群團活動、日間照料、休閒廣場,社區場地近4000平方米,將黨的建設、社區辦公、便民服務、群團組織、志願服務融為一體。健全服務體系,建立包含社區兩委、婦聯、工會、群團和志願者組成的志願消防隊、治安巡邏隊、助殘扶困隊等13支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者達529人。創新「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線上服務模式,實行問需於民和問效於民。今年來累計為勢弱群體幫扶、環境保護、疫情防控等方面開展服務27次。推進智慧養,在便民服務室建設「健康角」,設置體重秤、血壓計、血糖儀、體溫計等常規自助檢測設備。將高齡、空巢、獨居、重病、殘疾老人等416位重點人群納入智慧社區系統,依託智慧系統的高精度人臉識別,在外進行戶外安全監測服務,在家由智慧養老安全巡護員實現全覆蓋的精準對接。豐富業餘生活,組織群眾成立健身運動協會,包括太極隊、舞蹈隊、門球隊、騎游隊、秧歌隊、腰鼓隊等8支隊伍,共計371人。利用區域化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文化中心和老年大學等場地,開展廣場舞健身操教學、太極柔力球技術交流、門球技能切磋、騎游、象棋聯誼等健身活動。今年開展群體健康活動14場,參與人數4000餘人次。
 

    「人工服務」向「智慧服務」轉變
 
    推動信息技術和社區治理全面深入融合,運用「大數據」思維,開發了社區治理數據庫,社區通過平台採集人口數據1730條,地理街道數據26條,個體戶單位337條,建築單位1020條,為社區服務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強化治安管控。在場鎮上設置AI智能高清監控系統26處,對社區擺攤設點、垃圾清運、擁堵疏流、亂停亂放等事項進行實時監測、識別和預警,圖像和數據自動指派工作人員現場處理,縮減了時間,提升了效率。今年來依託強大的「超腦系統」解決突出問題560餘件次,社區城鎮服務工作人員比例縮減60%,工作效率提升200%。及時解決訴求。線上開通居民反映問題,群眾可直接通過手機終端反映日常訴求。開通以來居民線上反映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政設施維護等訴求26件,全部及時回復處理,滿意率達95%。完善生活配套。社區整合場鎮6公里商業服務資源116戶,建立生活服務配套體系,通過社區平台信息發佈渠道,提供吃、住、行、購等日常便民生活信息搜索服務。(張寶杉)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