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黔銅仁:始終堅守兩條底線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2021-12-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21日,中國共產黨銅仁市第三次代表大會開幕。大會提出要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闊步新征程、勇擔新使命、建功新時代,高質量譜寫銅仁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新篇章。
 
    回顧過去5年,銅仁市始終圍繞奮力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全力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內陸開放要地、文化旅遊勝地、安居樂業福地、風清氣正淨地的發展目標砥礪奮進。按照守好「兩條底線」,走好「兩山之路」,銅仁成功踐行了「守」與「變」的發展新路,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生態資源是銅仁最大的優勢。一直以來,銅仁堅持把「生態立市」工程擺在首位,着力完善保護制度,厚植生態屏障,深入實施綠道、綠水、綠城、綠園、綠景、綠村「六綠」攻堅行動。《銅仁市錦江流域保護條例》《銅仁市梵淨山保護條例》等相繼出台,綠色理念深入人心;完成營造林40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206平方公里,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9個、各類自然保護地49個,森林覆蓋率達66.2%。
 
    銅仁市委、市政府明確,既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着青山綠水苦熬」的窮路,更不能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必須走綠色發展的新路。
 
    把生態、綠色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總要求。銅仁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實踐中,大力發展茶、蔬、果、菌、藥和生豬、家禽、牛羊養殖等生態產業,努力念好「山字經」。五年來,該市共打造現代高效農業園區266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4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萬家、市級家庭農場2050家。
 
    用活「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打好「生態牌」。「梵淨山珍·健康養生」「梵淨抹茶·香溢天下」「梵山淨水·泡茶好水」等一個個「梵淨」號品牌闖出各自的天地。
 
    點「綠」成「金」,綠色生態成為銅仁民眾撬動黔東大地一座座貧困大山的有力槓桿,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為書寫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作出了銅仁貢獻、展現了銅仁擔當。
 
    五年裏,銅仁10萬名黨員幹部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下達動員令、立下軍令狀、高掛作戰圖,聚焦「五個一批」,聚焦「四場硬仗」,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昂揚鬥志,攻難關、打硬仗,補短板、強弱項。截至2020年末,銅仁市94.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個區縣全部摘帽、155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9.36萬人搬出大山,其中跨區域搬遷12.54萬人。
 
    高唱「綠色、高端、集約」旋律,銅仁在「產業強市」浪潮中不斷發揮資源優勢,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銅仁新型工業化發展步履鏗鏘、身姿矯健。按照「培育龍頭、對接高端、配套集聚、做大做強」的思路,銅仁市以黔東工業聚集區為主要承載區,加快構建「1+3+N」的工業體系。(「1」指以新型功能材料為核心產業;「3」指以大數據電子信息製造、生態特色食品、現代能源為支柱產業;「N」指以新型建材、先進裝備、優質煙酒、健康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為特色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銅仁蓬勃發展的文化旅遊產業已是「兩山」路上最亮麗的畫卷。五年來,銅仁不斷盤活山水資源,融合特色文化,大力推動以文化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梵淨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一帶雙核」成為銅仁生態文明新示範。以梵淨山文化旅遊創新區為龍頭,銅仁市着力推進梵淨山5A級景區、中南門歷史文化旅遊區建設,打造了梵淨山沿錦江至銅仁主城區鄉村振興產業帶,形成游在梵淨山、樂在中南門的旅遊格局。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銅仁堅持「城市建設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的思路,總結提煉出「產城互動、景城融合、教城一體、同城聯動」的銅仁新型城鎮化方式,山水園林城市打造成效顯著。
 
    風正帆滿再起航,砥礪奮進正當時。當前,銅仁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進中求轉」工作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推進「三大區塊」協同發展,高質量實施「五大工程」,加快實現「一區五地」奮鬥目標,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貴州新篇章作出銅仁貢獻。(許入介 通訊員 楊聰)

頂圖:中國共產黨銅仁市第三次代表大會現場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