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多點「腸」識 警惕孩子腸套疊

2022-05-31
来源:香港商報網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世事無常,大腸包小腸」是最近流行的一段網絡用語,是指人生變幻難測,世事難料。但是這句話在小兒外科醫生聽來不單單是調侃那麼簡單,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在嬰幼兒中,2歲以下孩子腸套疊多見,2歲以後隨着年齡增長,發病逐漸減少,5歲以後很少發病。
 
    一周前,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劉冰洋醫生就收治兩名腸套疊的小患兒,一名2歲小男孩童童因在家玩時突然出現陣發性腹痛,肚子疼伴嘔吐,症狀不緩解,經腹部超聲檢查提示腸套疊,急診入院治療。入院後,劉冰洋醫生給予阿托品松解腸道平滑肌後行放射線下充氣復位,成功復位套疊腸管。另一名小患兒就沒有這麼幸運,10個月的男性萌萌患兒因間斷性哭鬧伴嘔吐30小時來院就診。因為患兒年齡小,無法語言表訴清楚,加之家長未給與重視就醫時間比較晚。該患兒以腸套疊急診收治入院後,行腸充氣復位失敗,立即完善術前準備,急診手術治療。張浩然主任與劉冰洋醫生在術中探查,患兒為回盲性腸套疊,在直視下手法復位,復位後見套疊腸管血運尚可,套疊未造成腸管壞死。術後給與暫禁食水,抗炎補液營養支持對症治療。雖然該患兒最終成功治癒出院,但腸套疊帶給孩子的創傷是我們所用人不想看到的。
 
    普外二科張浩然主任介紹,肚子疼是小兒外科醫生聽的最多的症狀,腸套疊是外科醫生必然考慮的疾病之一。腸套疊是指某段腸管及其相應的腸繫膜套入臨近腸腔內引起的腸道梗阻。簡單來說,就是一段腸管套入另一段腸管中,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阻礙。90%是不明原因發病,另外10%則是由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急性腸套疊,如梅克爾憩室、息肉、腸繫膜囊腫、腫瘤等。
 
    兒童腸套疊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病因,發病因素與飲食改變、回盲部腸管特殊的解剖因素、腸道病毒感染、促胃液素增高、腸炎等因素有關。
 
    腸套疊的患兒會出現的典型症狀,一是陣發性腹痛或無法安撫的反覆哭鬧,一般規律性發作。二是果醬樣血便,這往往是家長首先而且最容易發現的症狀。三是在腹部摸到臘腸樣包塊,這點家長很難自己摸到。此外,有的寶寶還會出現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食,嘔吐等症狀。如果出現高熱、嗜睡、反應差、腹脹,往往提示為時已晚,出現了腸壞死。如果出現類似症狀,儘早前往醫院就診。
 
 
    腸套疊的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是:發病在48小時以內,最佳時間是24小時以內;一般狀態良好,無明顯腹脹,無明顯脫水及電解質紊亂者。如果病程超過48小時;腹脹嚴重,腹部透視見多個巨大液平面;有腹膜刺激征或疑有器質性病變者應準備手術治療。
 
    簡單來說早期患兒可通過灌腸復位治療,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氣、鋇劑或鹽水產生的壓力持續加壓,使套疊的腸管緩慢退出復位,最後解除腸梗阻。如復位術失敗或患兒出現腸壞死徵象則需要手術治療。
 
    另外,腸套疊有復發的可能性,隨着寶寶年齡的增長復發的幾率會相應的降低 ,但各位家長仍需保持對該疾病的重視。(裴振萍 魏然 劉冰洋 王琳)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