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包袱」變「財富」 四川簡陽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

2022-06-15
来源:香港商報網
    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秸稈的處置是一件頭痛事,四川省簡陽市想農民所想,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有效路徑,讓「包袱」變「財富」,有力促進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位於簡陽市平泉街道龍王村的簡陽市星平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秸稈綜合利用回收加工中心,村民開着三輪車把採收了鮮食玉米後的秸稈送到這裏,抱夾車快速抱起秸稈送到粉碎機前,頃刻間秸稈變成清香的粉末飛出,鏟車及時鏟起投餵到分料機里,經青貯打捆機打包為一袋袋青貯飼料。這就是秸稈變廢為寶的過程。
 
 
    龍王村村民華春宇介紹,以前收了玉米,秸稈大多是丟棄在田埂邊,今年,他家20多畝玉米秸稈有了「好去處」,「我們把秸稈運到這裏綜合利用回收加工,一噸秸稈還有150元的收入,環境質量也改善不少。」
 
    據了解,龍王村和周邊村種植玉米約一萬畝,其中以鮮食玉米為主,採收玉米後會產生大量秸稈,如何處置成為當地農民的煩心事。既要解決農民的「包袱」,又要盤活這一巨大體量的秸稈資源,平泉街道結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實際,着力壯大集體經濟,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因地施策,優選低風險、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創造性地將荷橋村、協議村、太陽村、梓桐村、農建村、群樂村、龍王村、高坪村等八個鄉村振興重點村村集體經濟組織入股組建了簡陽市星平飛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針對專合社的發展情況,招聘職業經理人主持經營工作,加強集體資產資源規範化管理,確保其不斷保值增值。
 
    專合社自5月末投產以來,已接收秸稈300餘噸,生產的青貯飼料不僅供應本地的飼養場,還遠銷到甘孜、阿壩、南充等地,供不應求。除了將秸稈作為飼料以外,專合社還計劃將其作為菌類生產的一種基料,不能作為飼料和基料的秸稈在粉碎後還田作肥料。
 
    簡陽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疏通了秸稈禁燒的「堵點」,拓展了農民增收的「源頭」,更美化了農村人居環境,真正實現了多贏。(張麗 宋貴倫  供圖: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