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中华大地

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大隊用管道機器人給城市地下管網做“腸鏡”

2022-07-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城市地下管網承載着多種物質流、能源流和信息流,被稱為“城市血管”。當“城市血管”內部出現淤積、堵塞、腐蝕、滲漏、破壞和變形等“疑難雜症”,若不能被及時發現,會給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近日,在烈日炎炎下,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大隊受柴桑區城市管理局委託,派出技術人員對該區地下雨污水管線進行管道清淤、管道健康(CCTV)檢測。

圖一 該大隊技術人員在柴桑區六小門口開展雨水管網排查溯源工作.jpg

該大隊技術人員在柴桑區六小門口開展雨水管網排查溯源工作

    該大隊技術人員不畏酷暑,身穿反光背心,頭戴安全帽,緩緩將機器人小車,深入井下。機器人小車在地下管網內通過紅外線探測將相關信息數據和畫面時時傳送到指揮平台,以此檢測管網的堵塞、滴漏等隱患,該原理類似醫學上的“腸鏡”診斷。

    該大隊負責人介紹,對於城市地下管網出現的“疑難雜症”進行檢測的傳統方法,需要人工鑽入地下管網。由於地下管網中不僅含氧量低,而且含有多種有害氣體,甚至還會有被盤踞此中的生物咬傷的危險。採用管道機器人檢測,不僅可以避免地下管網中惡劣環境對工作人員造成的危害,而且通過能夠360度旋轉的攝像頭,獲取管道內壁全景圖像,為地下管網系統的改造和修復提供了全面、準確的圖像依據。在具體操作中,技術人員將管道機器人裝配並且調試好後放入待檢的“城市血管”,隨後管道機器人在“城市血管”中四處行走,仔細觀察並記錄“病症”出現的位置,然後將內窺圖像反饋到地面上的操作平台,應用相對應的數據處理軟件對“城市血管”各類缺陷進行統計分析,整編出“血管”內部“病症”情況彙總表,為受損“城市血管”的修復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圖二 技術人員在地面操作平台監測操作.jpg

技術人員在地面操作平台監測操作

    截至目前,該大隊已為柴桑區完成管網排查管線總長1652.18米,檢查井60座,檢測管道56段。此次溯源排查範圍內共發現6個比較大的漏水點,4段管道存在破裂、脱節和滲漏。該檢測結果將為柴桑區城市解決內澇、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偷排直排等現象而引起的水環境污染提供科學的整改依據。(記者 周萬里 廖柳)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