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合肥或成「最美科研聖地」

2022-08-02
来源:香港商報網

    自2017年1月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安徽合肥舉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省合肥市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功入選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

    在8月2日舉行的「合肥這十年」之「科技創新」篇新聞通報會上,記者獲悉,當前,合肥市協同創新網絡日益牢固,科學中心國內外影響力顯著提升。其中,加強與歐美國家的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推動與北京懷柔、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對接合作。

ahbw0802at-1 (2).jpg

「合肥這十年」之「科技創新」篇新聞通報會上,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總工程師張志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現場(孫軍/攝)

    全球科研城市位次躍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主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第一方陣,世界區域創新集群排名躍升至73位,全球科研城市位次躍升至第20位;首個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建成、在建、擬建和謀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2個,裝置集聚度位居全國前列;從2017年集聚「兩院」院士82人到目前在肥服務兩院院士達138人。成果產出方面尤為顯著,「九章計算」「鐵基超導」「嫦娥鋼」「質子刀」等一批國際領先重大原創成果相繼問世,在量子信息、熱核聚變領域研究保持國際領先水平。合肥市正從「創新高地」加速向「科創名城」蝶變。

    合肥市高標準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總工程師張志介紹,2020年9月,合肥國家實驗室實現全國首批首掛,總投資43億的實驗室一期工程已建成,管理體系、科研體系、項目體系加速構建。已建成全超導托卡馬克、同步輻射光源、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等3個裝置性能不斷提升。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列入國家「十四五」備選項目。對標國家實驗室,打造高水平研科學中心研究院8家,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未來技術、數據空間等研究院以及深空探測實驗室、JH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相繼投入運行,環境研究院正加快組建。「國字號」交叉研究平台加速布局,中國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學「雙一流」建設持續推進。支持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38所等建設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合肥市不斷探索體制機制改革,高效快捷運行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合肥市每年安排約30億元專項支持科學中心和大院大所合作項目建設,已累計撥付資金近200億元,積極爭取中央及省級支持資金共計約100億元。在全國率先組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專項基金,建立「撥轉股、股轉債」研發支持新模式。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研究院作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探索「財政資金+開發性金融+專業化公司」模式建設科學中心重大項目,提速項目工程建設、資產運營、成果轉化。

33.jpg

    打造科技界的「達沃斯」

    據介紹,合肥市堅持「生態+科技+安全+國際化」理念,依託科學島及周邊三十崗鄉等區域,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9.2平方公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加快打造「最美科研聖地」。

    集中建設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新園區、中科院創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創新平台,集聚世界一流研發機構,並聚集一批量子信息關聯企業,打造全球「量子中心」。

    構建「公司+政策+基金+平台+項目+基地」的重大科研成果技術熟化、產業孵化、企業對接、成果落地全鏈條轉化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打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依託世界製造業大會等,創設一批國際知名科學品牌活動和高端權威論壇,搭建面向全球科學家的交流共享平台、集中展示交流窗口,打造科技界的「達沃斯」。

    為推動「科大硅谷」建設,合肥市以中國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為紐帶,匯聚世界創新力量,助力合肥加快成為世界一流的「創新天地、養人之城」。「科大硅谷」先期在高新區、蜀山區規劃8平方公里建設「一核兩園一鎮」功能承載區,將運河新城打造成「科大硅谷」高端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科大硅谷』將匯聚各類優秀人才超10萬名;形成多層次基金2000億元;集聚科技型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創服務機構等超1萬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成為全國科技體制創新的標杆。」張志說。

    此外,合肥市通過持續深化大院大所合作、組建成果轉化項目庫、組建運行科學中心專項基金,推動大裝置、大平台「沿途下蛋」,推進科研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進程加速。

    張志介绍,合肥市積極加強與歐美國家的科技合作,集聚世界領先研究力量,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在國內,緊緊把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積極參與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突出與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合作,實施「兩心同創」, 共建國家實驗室,並在量子信息、核聚變、類腦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攻關。(記者 柏永 吳敏 孫軍)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