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商报专稿

瀋陽新民:統籌推進「五大振興」 寫好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2-09-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新民市全域面積3318平方公里,是瀋陽市國土面積最大的區縣。在今年上半年公佈的2021年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榜中位列第55、全國農產品數碼化百強縣中位列第21,入圍全國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榜單,獲評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可以說,在階段「會考」中交出了走在前列、當好示範的新民答卷。

    9月28日,在瀋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聚焦目標定位 勇當振興先鋒」系列新聞發佈會(新民市專場)上,中共瀋陽市委常委、新民市委書記馬原稱,「十四五」以來,新民市圍繞「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市」目標,精準發力、多點突破,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促進了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馬原說,「十四五」以來,新民市突出抓好「產業振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2021年糧食總產量列全省第三位,蔬菜總產量列全省第一位。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成為省內主要種苗供應基地;「兩品一標」、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233個,成功培育了一批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5件。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打造設施蔬菜、淡水魚、冷鮮肉、稻米及糙米4條全產業鏈,規模以上農事企業達到65家,年銷售收入53.8億元,帶動農戶24.85 萬戶;電商零售企業189家,網絡零售店鋪5863家,年銷售額40.77億元,位列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全國十強。數字賦能助推發展,建設一體化數字鄉村平台,實現了設施農業生產遠程操作、全流程管控。

    突出抓實「人才振興」,蓄積鄉村發展「新活力」。廣開門路「引」才,打好「鄉情牌」,鼓勵引導在外鄉賢、原籍大學生以及優秀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業。不拘一格「育」才,堅持多元主體、分工配合,結合產業特色和農民需求,開展多形式、有針對性的培訓。多措並舉「留」才,實現農村全域「線上+線下」人才服務全覆蓋;形成尊才愛才重才良好氛圍,堅持人才投入優先保障,2021年累計投入800多萬元用於人才引進、培養、激勵、保障等工作。

    突出抓牢「組織振興」,構建共治善治新格局。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年輕幹部數量、學歷層次、專業化水平比例提升,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幹部儲備。選派優秀幹部下沉鄉村,推動建成了110個星級黨建示範村,成功轉化了60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消除了96個集體經濟空殼村。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帶富作用,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夯實了基層治理的組織基礎。

    突出抓穩「生態振興」,打造美麗宜居家園。以生產生態生活共融發展,推動鄉村共美共富共享,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全市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組的生活垃圾實現城鄉一體化清運,衛生填埋處理率達100%;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逐步補齊。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推進,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生態治理修復力度持續加大,新民全域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

    突出抓深「文化振興」,塑造鄉風文明新風尚。用好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共新民特別支部舊址紀念館、三農博覽園、姚堡鄉黨員教育基地等一批紅色教育資源,促進紅色文化資源與鄉村文化多元化深層次結合。打造民族文化鄉村品牌,卯榫技藝魯班凳、麵塑、石油雕畫、五穀畫、譚振山講故事等非遺文化有序傳承,後大河泡村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遼濱塔村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興隆堡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建設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心打造文化惠民工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農家書屋實現村級全覆蓋。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惠民活動,支持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打響油菜花節、荷花節、溫泉休閒遊、國際馬術耐力賽等多個文旅品牌,新民特色文化名片更加鮮活。2021年接待遊客100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銷售收入近9億元。

    在當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新民市人民政府市長魏鵬說,在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中,新民市將堅持全產業鏈發展,促進產業興旺;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生態宜居;實施文化鑄魂工程,促進鄉風文明;踐行「兩鄰」理念,促進治理有效;堅持「人民至上」,促進生活富裕。

    據悉,未來三年,新民市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三產融合」「城鄉融合」「三生融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王藝橋 瀋殿成)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