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中华大地

銘刻在「八道灣」山路上的豐碑

2022-12-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小雪時節,漫山紅葉綻芳菲。在河南南召縣崔莊鄉--核桃樹村的「崔核公路」上,其中蜿蜒曲折的「八道灣」山路上,車輛川流不息,遊客絡繹不絕,遊客慕名而來暢遊山鄉美景。他們無不讚嘆太白峰、文筆峰、金猿拜佛、金燈峽、五道潭、猿人山、迎客松等景點美不勝收,更為「八道彎」公路的勝景所折服。遊客說,這裏比郭亮村壁掛公路還要奇險!

 南召縣崔莊鄉政府至核桃樹、東南坪村的「崔核公路」,是南召縣崔莊鄉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修建一項宏大工程,這條鄉村道路全長21.5公里。30多年前,在沒有現代化修路設備的情況下,南召縣山區人民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和臨近村群眾的相助下,兩個村群眾集資100餘萬元,無償投工15萬個,靠鋼釺鐵錘,人拉肩扛,從1985年修到1995年,歷時十年之久,打通了9.5公里的天塹,實現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夙願。

 「崔核公路」是「紅旗渠精神」的光輝寫照,是現實翻版的愚公移山。海拔1200多米的核桃樹、東南坪村兩個深山村,居住着1100多口人。天塹變通途,既方便了山區群眾生產生活,也為當下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交通條件。

 南召縣崔莊鄉是一個山區鄉,位於南陽盆地的北部邊緣、南召縣的最北端。橫貫南北中線上有一條長達25公里的山間河流,叫做古路河。古路河下游5公里為山間沖積平原,上游10公里處溝漫山,那裏海拔1200多米,風光旖旎,集雄、奇、秀、險於一山,被譽為「宛北張家界」、「南召小華山」。

 穿越時光的隧道,時光回溯到38年前。那時,居住在崔莊鄉溝漫山的群眾生活面臨交通難,「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路無三尺平,走路坎台多。」從核桃樹村里到南召縣城往返最少需要三天時間。群眾出行購物不僅需要肩擔膀扛重物,還要經過最危險的石板潭橋,橋上用兩三根木頭搭建的簡易木橋,一些群眾曾不慎跌落橋下喪命。 山高路遠,村里姑娘想下山,山下的姑娘不願意進山,村子裏的單身漢越來越多;過去留傳着「溝漫山,棠梨漫,四十八家來迴轉」的順口溜。

图二.jpg

當年修路群眾接收縣裏送去慰問物品的場景

 窮則思變,變則通達。原南召縣崔莊鄉核桃樹村支書李豐文代表山區群眾向省市縣反映群眾修路的強烈願望,最終得到了南召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縣裏迅速成立了「崔核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計劃先修築一條7.5公里的公路,動員了沿線10個行政村1000多村民參加築路大會戰。

 那時,沒有大型工程機械,只有兩台牛頭鑽、洋鎬、钁頭、鐵杴、炮杆、鋼釺、鐵錘,全憑人力開山劈路,架橋修涵。而這一段公路,一半路是要在半山腰的花崗岩石壁上修建的,施工工程十分艱巨!

 山高路陡,但干群心如磐石,開山辟路意志堅定,誓將天塹變通途!辦法總比困難多,群眾說我們要發揚愚公精神,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不管修多少年,非把路修通不可!

 1985年11月,南召縣崔莊鄉黨委、政府開始施工修路。民工們就把繩子的一端拴在山頂一棵碗口粗的樹上,一頭綁在腰間,在能站得住腳、使上勁的十來米的高空,哼哼嗨嗨,叮叮噹噹地打起炮眼來,進入作業面後,在懸崖上頂着刺骨的寒風堅持作業。開始先用小炮,打出小炮眼,再用少量的炸藥把小炮眼熏大,裝入適量的炸藥,十幾個人經過十多天的努力,才炸出個能行走的路面。兩位工程技術人員攀山岩、鑽林子,手扯藤條,測坡度,量寬度,設計彎道,劃出標記,確定下來了路線。

 設計路線難,施工更難。1992年冬天,山區4個村的四五百民工集中在不足1.5公里的荒溝、荒坡上,男女老少,分佈在彎彎曲曲劃有標記的路線上,有的打炮眼,有的撬石頭,有的挖路基,有的壘石牆……叮叮噹噹,人聲鼎沸,是一派火熱的修築場面。

 農曆十月溝漫山海拔高,每天太陽照射的時間短,冷風刺在臉上,刮進脖子,鑽入褲筒,絞進袖管,陰冷刺骨,寒氣逼人,群眾常常是頂着悽厲的寒風,冒着雪花或雨加雪幹活。一冬季下來,群眾手上佈滿了繭子,裂開了口子,皸裂的指頭浸着鮮血。群眾住在石洞、石坎或臨時搭建的茅棚,吃的是糝子湯煮土豆,炒土豆或蘿蔔、鹹菜,基本吃不上饅頭,隔三差五喝頓麵條或吃一頓蘿蔔絲的米飯。

 1995年修通了崔莊鄉至核桃樹村、東南坪村的山區公路。1996年元月,溝漫山兩個村舉行通車典禮,群眾喜極而泣,熱淚交流,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那段「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永遠銘記在歷史的豐碑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崔核公路精神」滋養、激勵山鄉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賡續血脈,傳承精神,譜寫着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郭軍勝 張志芳 石為壁)

頂圖:航拍崔核公路八道灣山間公路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