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商报专稿

新動能持續激發——「數」看瀋陽製造業發展新態勢

2023-02-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數據顯示,瀋陽「新字號」增加值增長12.4%,占工業比重由23.2%提高至24.1%,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6%;高端裝備製造業占裝備製造業比重由上年的29.2%提高至34%;瀋陽晉升先進製造業全國百強城市第25位,排名提高9位,列東北地區首位;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5.7%;建5G基站1.3萬個,總量居東北地區首位。

    逆勢而進、韌性十足!日前,在瀋陽「曬」出的工業經濟發展「成績單」中可以看出,一系列積極的經濟信號顯示出瀋陽經濟活力正在不斷激發,新動能持續增強。

    「在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下,瀋陽工業經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幾年瀋陽持續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強。」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國民經濟管理系教授李偉民分析道。

    國家先進製造業百強市排名蟬聯「東北首位」

    先進製造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22年,瀋陽市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國家先進製造業百強市」評比中前進9位、突破25強,蟬聯東北首位。同時,瀋陽市還在國家部委方面喜提新殊榮,獲得國務院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碼化成效明顯市(州)2項國務院督查激勵,成為繼深圳後第二個獲此殊榮城市。

    「上榜實屬難得,標誌着瀋陽製造業發展後勁兒十足!」李偉民教授指出,多次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百強」榜,表明瀋陽作為老工業城市正在依託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挖掘探索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再造產業新活力。

    記者了解到,2022年,瀋陽市全力推進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瀋陽機械人及智能製造集群取得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決賽優勝,實現東北三省「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車、航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6.6%、27.6%、62.5%、13.8%。芯源微電子、富創精密、東藥集團、新松機械人等重點企業產值分別增長45.1%、65.4%、21.7%和13.1%。

    瀋陽通過持續推動製造業智能化、服務化轉型,發展競爭力顯著增強。2022年,成功獲批東北首個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瀋陽創新設計成為東北首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與此同時,瀋陽新推進智能升級項目和數碼化場景400餘項,獲批國家、省級智能工廠、數碼化車間及優秀場景69個;新培育省級綠色製造示範48個、服務型製造示範和工業設計中心30個,均位居全省首位。建成國家千兆城市,5G基站數量達到3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達13個,持續領跑東北。

    工業投資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首位」

    2022年,瀋陽市工業投資增長30.3%,增速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位次上升5位;高於全省平均24.2個百分點,全年增幅始終保持在28%以上,以558.3億元的總量位居「全省首位」。

    「工業投資對工業實力和競爭力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代表着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李偉民教授分析說,瀋陽持續增長工業投資數據,描繪出一條靚麗的製造業發展「上行線」,向外界釋放出瀋陽經濟穩增長的積極信號。

    2022年,瀋陽市全力抓實項目「謀立推建」。在工業領域,建設500萬元以上項目1151個,同比淨增133個;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45個,其中億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158個,較上年提升21.5%。華晨寶馬全新動力電池、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等超百億元項目簽約落地;謀劃建設「11+22」工業園區,落地項目378個,支撐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位居「東北首位」

    2022年,瀋陽市「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倍增,新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戶,省「專精特新」小巨人和中小企業324戶、產品(技術)426項,數量創歷年新高,位居東北第一。

    「抓工業經濟就要抓好民營企業的發展,瀋陽市想要激發產業新動能就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發展壯大。」對國民經濟深入研究的李偉民教授指出,占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是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專精特新」企業是其中佼佼者,專注於細分市場,具有強勁的創新活力與發展韌性,是瀋陽工業振興的新引擎和製造業轉型的新支柱。

    近年來,瀋陽市在全市中小企業範圍內實行了「專精特新」梯度培養體系,堅持把「專精特新」發展作為瀋陽工業轉型的重要方向。2022年,瀋陽市按照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標準,建立三層梯度培育體系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對入庫充分發揮市專項資金引導作用,企業實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持續推進,實施梯度培育。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補助、貸款貼息政策和獲評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稱號獎勵政策,2022年為150戶「專精特新」企業撥付補助資金8120萬元。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專項資金,2022年幫助15戶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爭取國家專項資金2660萬元。(王藝橋 黃超)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