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遊仙做大做強鎮域經濟

2023-09-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鎮域經濟如何跑出加速度?在四川省綿陽遊仙區,该區着力從科學定位、夯實支撐、形成合力等三個方面入手,通过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經濟結構、推進城鎮化、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等方面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遊仙6個試點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8%,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區比重達65.66%,較去年提升2.3個百分點。

微信图片_20230904144347.jpg

    定基調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近年來,遊仙綜合地理區位、產業基礎、發展潛力等因素,差異化確定試點鄉鎮發展定位 ,圍繞主導產業突出、現代要素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輻射帶動有力為目標,實行「一鎮一策」、「一鎮一業」,形成工業主導鎮3個、農業主導鎮1個、商貿主導鎮1個、文旅主導鎮1個,並為6個試點鎮「量身定製」區域IP、產業IP,指導試點鎮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從根本出發,就是通過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市場主體,盤活利用農村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及集聚鄉村人才隊伍——一方面,支持工業主導鎮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支持商貿主導鎮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農業主導鎮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支持文旅主導鎮重點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同時,建立企業服務專班,落實專人「一企一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6個試點鎮,上半年「四上」企業新增20家,達217家。1—7月實現稅收6.3億元,增長12.5%。

    此外,聚焦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辦公用房等資產,試點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以鎮為單位統籌整合各類資源,組建集體經濟聯合總社。2022年,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2454.67萬元,同比增長23.6%,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500元,被評為「四川省合併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先行區」。

微信图片_20230904144347_1.jpg

    抓重點,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以工業促產業的同時,遊仙還注重農業、工業、三產服務業融合發展,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不斷提升縣(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走進遊仙區忠興鎮農村土地大託管社會化服務綜合體,該綜合體建設內容包括農業大數據服務中心、產權交易平台,具備農產品銷售、展示,農業社會化服務一站式辦理等功能,將整合忠興鎮域閒置宅基地以及耕地流轉交易。項目一期佔地19.67畝,投資1400多萬元,其中新建綜合樓976.36平方米、烘乾中心2434.73平方米、其他附屬設施52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糧油烘乾能力達180噸/天、倉儲1200噸。

微信图片_20230904144347_2.jpg

    據忠興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羅海剛介紹,忠興鎮土地大託管綜合體預計在9月30號之前完成建設並投產,建成後將是遊仙最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和唯一的農業大數據服務中心。烘乾中心建成後,除了滿足自身託管土地的烘乾和倉儲需求以外,還對外向老百姓提供收儲和烘乾的服務,以滿足群眾對烘乾方面的需求,解決群眾農業生產方面的困難。去年7月,依託土地大託管項目,忠興鎮成立了土地大託管農業生產設施綜合體太平分中心。該中心佔地19畝,現有烘乾機械4台,日烘乾能力110噸。2023年完成小麥烘乾4000餘噸。現有新購各類農業機械65台,整合鎮域機械127台。同時,該中心作為忠興鎮農資四級供銷體系倉儲和轉運中心,現暫存化肥200餘噸,種子20餘噸。還具備糧食初加工能力,擁有大米自動生產線一套。

    「接下來,我們將全力建設『三產融合試驗區、三品戰略示範區』。錨定農業經濟發展方向,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精三產,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以創建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繼續探索優化土地大託管模式,大力開展優質糧油種植、糧油商貿物流、糧油精深加工,以及畜禽產業提檔升級相關領域的招商引資。同时,緊盯『四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重點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等重點經濟指標,持續鍛長板、補短板、築底板,加快推進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忠興土地託管太平分站負責人餘勇介紹,忠興鎮土地大託管中心太平分站主要任務是做社會化服務,今年服務的總面積將達到6.5萬餘畝,對外社會化服務達到2.7萬畝左右,總經濟收入達到300萬元,大大提高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周鈺)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