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遞出「橄欖枝」 2023成都雙流區「蓉漂人才薈」系列活動在武漢舉行

2023-11-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15日,2023成都市雙流區「蓉漂人才薈」系列活動在武漢舉行,緊扣本地產業定位和建圈強鏈急需緊缺人才引進,依託華中武漢地區高校院所和項目人才資源集聚優勢,雙流區攜手眉山天府新區、東坡區、仁壽縣和成都簡陽市,組團向華中人才精英遞出求才選賢「橄欖枝」。

    求賢若渴 誠意滿滿

    誠邀華中青年才俊

    當日上午,成都芯谷聚焦高層次人才和項目舉行雙招雙引活動,發佈《博士博士後需求清單》《創新創業載體、科創空間機會清單》,舉行「蓉漂」招才引智簽約,集中簽約了一批人才、產業和平台項目。

微信图片_20231116174132.jpg

    下午,在武漢大學舉辦的人才專場推介會上,成都雙流接連拋出招引「繡球」。聚焦15條重點產業鏈,結合用人主體引才需求,精準梳理城市人才機會清單,現場發佈招聘崗位193個816人,招聘崗位涵蓋大院大所、龍頭企業、教育領域、園區管理等,開出「最高薪資100萬元,平均薪資25萬元」的優厚條件;活動現場揭牌了武漢大學實踐育人基地、聘任了一批校園引才大使,助力青年創新有平台、創業有渠道、就業有機會、築夢有舞台;針對重點企業技術攻關難題,科技創新企業與武漢大學簽訂了校地合作成果轉化協議,精準連結武漢大學人才科研優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技術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深化產才融合理念,立足成都市核產業重點承載地定位,本次推介會邀請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開展核技術應用產業集群鏈主企業推介,為打造國家級核醫藥為主的核技術應用產業集群蓄勢賦能,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涌,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雙流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區委人才辦主任譚英華表示,希望通過優沃的發展生態和優厚的政策支持,展示雙流對各類精英人才的渴望和誠意,期盼優秀大學畢業生以及相關產業行業的專業人才選擇四川、落戶成都、紮根雙流,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精準匹配 供需兩旺

    企業與人才雙向奔赴

    武漢大學卓爾體育館內,一場優秀青年人才線下雙選會正在上演。據了解,雙流利用「蓉漂人才薈」線上人才供需對接平台,聚焦企業引才需求,廣泛收集學生專業及意向,精準匹配人才與崗位需求,76家重點企業單位攜279個崗位來到現場,吸引了上千名學子進場求職應聘。

微信图片_20231116174135.jpg

    「我們今天提供了涵蓋50多個專業方向,100多個崗位,需招募人才257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龍表示,該院每年都有約300人的招聘需求,此次來到現場,攬獲了不少俊才簡歷,回去以後將儘快推薦到用人單位。

    安家補助、編制……現場的種種福利待遇也是一大吸引點。武漢大學在讀博士何亞麗表示,現場崗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在業內對比來看都相對優厚,讓她很是心動。優厚的條件匹配優質的人才,現場的人才素養也令用人單位深感滿意。

    據統計,截至目前,此次雙選會共收取有效簡歷2734份,擬簽約117人(碩博佔比95%),現場簽約11人。同時,現場還開設直播帶崗,在線解讀政策、答疑解惑,吸引5.2萬人次觀看。

    伯聞天下 四海引賢

    匯集產業建圈強鏈的創新力量

    此次活動的舉行是成都雙流人才招引的又一重磅行動。近年來,雙流加快聚集人才的步伐,緊扣市委「三個做優做強」,立足區委「121」城市功能體系構建,充分發揮高校院所多、主導產業集聚度高、空港區位優勢好三大優勢,多方協同招引擴大增量,助力成果轉化提升存量,優化人才生態催生變量,推動人才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尤其是,雙流聚焦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創新藥等15個重點產業鏈,借勢建圈強鏈雙招雙引產業急需人才,梳理行業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名錄,發佈城市機會清單,精準實施產業鏈人才招引,加速壯大與城市能級相匹配的人才隊伍,廣泛匯集產業建圈強鏈的創新力量,為雙流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人才支撐。

微信图片_20231116174139.jpg

    深栽梧桐  厚植土壤

    打造創新人才高地

    引才聚才的背後,成都雙流正在用愛才的誠意深栽梧桐,厚植土壤,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高地,讓人才在這片理想熱土上事業無憂、成就價值。

    近年來,雙流持續迭代更新人才政策,近期即將出台3.0版,已形成涵蓋創新創業、安居落戶、培優成長的全鏈條人才政策支撐體系,全方位支持人才創業就業,助力人才揚帆逐夢、幸福宜居。

    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建立以人才服務中心為龍頭、人才工作站為觸角的「1+N」人才服務體系,聚焦人才住房、子女入學、婚戀等實際問題,配建人才公寓,為人才解決安居問題,協調人才子女入學,讓人才在雙流安心工作、生活無憂;優化人才發展機制,健全人才評價監管機制,堅持「貢獻+能力」導向,制定高層次人才認定和管理辦法,直接認定、評審認定、專家舉薦認定人才,推行高層次人才5年任期制和負面清單管理,年度聯審監管人才;深化用人主體自主評審機制,支持行業開展初中級職稱評定,將降本增效、工藝改進等指標納入業績評價標準。暢通青年人才職稱評審機制,突出業績、能力、水平和貢獻,開設青年優秀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記者 羅婧今)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