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图片新闻

第六屆教博會《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論壇在珠海舉辦

2023-11-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以下簡稱:《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主題論壇於11月18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辦。來自京珠兩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家教門風、家校協同機制與核心素養及人格養成之間的關係與獨特作用,為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健全「校-家-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文化相協調建言獻策。

2.jpg

《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主題論壇現場(陸紹龍 攝)

    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主辦,此次《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主題論壇將通過各位專家、學者的對話,深入研討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修身處世之道,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紅培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良好的家教門風對於青少年人格養成、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並充分肯定了論壇主辦單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作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新型智庫,為人文灣區的文化建設與傳播提供了前瞻性的智慧貢獻。

3.jpg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紅培致辭(陸紹龍 攝)

    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長程鵬認為,「家教門風」是「樹人立人」的滋養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懷底色,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珠海地處嶺南廣府文化的核心區,擁有豐富多彩的「家風」教育文化資源,珠海教育局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課程與實踐活動,在推動家風家教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本次論壇設「主旨發言」「主題演講」「圓桌會議」三個環節。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於丹教授在本次論壇上進行了題為《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關於家校協同機制的思考》的主旨發言。

4.jpg

於丹在做《家教門風與人格養成——關於家校協同機制的思考》發言(陸紹龍 攝)

    於丹教授以中國人的倫理價值鏈條為引,首先闡釋了家邦社會的倫理內涵,接着通過對於「家和萬事興」的概念,明晰了由個體、家庭和社會規範而成「家國秩序」的文化環境,提出「家風+家教+家規=穩定」的社會價值默契,從而引出了「健全家校協同機制」這一重要落腳點。

    於丹教授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成為人而不是某種人,家校共育的共識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於丹教授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強調了「家校共育、成人成長」的重要性,並圍繞「構建動態平衡的家校關係;鞏固共享理解的互為機制;強化媒介素養的家校共識;發揮研究平台指導家校共育」提出了四項建議。最後,於丹教授呼籲廣大教育從業者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現代接續路徑,從家教家風中塑造社會秩序規範,從家校互動中優化科學教育場景。

    此次論壇主題演講的核心論題為「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的困惑與挑戰」。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林丹華教授圍繞積極人格、成長型思維、心理彈性三方面理論研究,回答了如何促進青少年人格養成這個問題,其中,積極人格主要包括二十四種品格優勢,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等個人屬性可以通過努力而改變,積極環境的創設需要貫穿始終。

    中華志願者協會副會長,資深女性文化與媒體傳播策劃人張小媛副會長提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對家庭教育前所有重視的新時代,家庭教育環境呈現突破性好轉。同時,數字經濟時代家庭教育面臨新挑戰,張小媛認為「孩子真正該學的前沿科技和前沿商業,99%在社會上和互聯網上,不在學校」,因此,如何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強化家長個人素養和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小媛呼籲,未來我們需要與時俱進開啟校家社共育數碼化行動新征程。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田麗麗教授以《親子關係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為發言題目,以中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狀為事實基礎,從抑鬱與學生、抑鬱與親子關係入手,指出抑鬱症在家庭關係中會造成無法忽視的嚴重後果。

    田麗麗結合自身學科關於親子關係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以依戀理論為理論基礎,通過實證研究方式,提出了消極因素和積極因素對孩童的影響,認為孩子的幸福來源於能力需要、關係需要、自主需要三部分。最後她真誠地向在場觀眾們呼籲「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童年」

    本次論壇中的圓桌會議環節由於丹教授主持,與會嘉賓們就「核心素養與協同育人的解決之道」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討論。對學校與家長之間如何有效溝通,林丹華認為,學校應從好的切入角度出發,依託共情的心理狀態,引導家長卸掉自我防禦機制,為家長賦能,基於問題解決完成有效溝通。張小媛認為學校本身需要在家校溝通時具有較好的主題策劃;而在一對一溝通時以參與式的對話場域激發家長積極性,並作用到與孩子的溝通環節之中,堅持推進協同育人數碼化。田麗麗教授針對如何讓學校與家長共同成長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身教言傳,潛移默化」兩大原則提出,學校應轉換與家長的溝通思路,在分析孩子優勢的同時融合溝通潛能與短板,使得家長形成對學校的支持。最後,於丹教授提出「沒有天生的家長,只有共同的成長」,把教育真正落實到身體力行中。

5.jpg

圓桌會議中的主講嘉賓合影(陸紹龍 攝)

    此次主題論壇是為「家風家教、家國情懷」的傳承、發展與活化而打造的交流盛會,既展現了家教家風作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情懷底色的當代重要性,亦娓娓道來與會者們對中國之青少年的殷切關懷與美好期冀。在推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增加時代諫言,賦能學術靈韻。(記者 陸紹龍)

頂圖:本次論壇中的圓桌會議環節現場(陸紹龍 攝)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