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解碼富樂之鄉——綿陽遊仙的和美之道

2023-11-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宜居宜業,科技賦能。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行動,以百業興旺、百村和美、百姓共富為願景,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活力。

    齊抓共管 扮靚人居環境「高顏值」

    走進鐵爐村,記者發現,這裏的老宅已然成為綿陽最大的夯土建築群落。近年來,鐵爐村重拾千年的夯土技藝,在現代科學的加持下,當地人構築起46間返璞歸真的新式土屋建築,步入其中,仿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因此,鐵爐村順理成章的成了國家級傳統村落。圍繞「傳統村落」金字招牌,鐵爐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先手棋」,全力打造宜居和美鄉村。去年6月,鐵爐村啟動第一輪城鄉環境綜合提質攻堅戰,優化垃圾亭26個、建設口袋綠地12處、維修道路480米,全面改面貌、改習慣、改風氣。在去年9月,整治效果顯現,村集體不僅獲得了上級的「獎盃」,還贏得了村民的「口碑」。

    據了解,在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中,遊仙以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為農村人居環境主攻方向,開展村莊「五清」工程,全區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置的村佔比10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6%;完成農村道路隱患點整治,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加快實施「寬帶鄉村」工程,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區-鎮-村」三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全面建成。為確保環境質量,遊仙通過推進環境全域綜合治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助推生態文明發展,喚醒鄉村內在活力。2022年,空氣質素優良天數率達91.5%,森林覆蓋率31.29%,市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

2.jpg

果滿山川現代農業園區

    產業賦能 夯實鄉村振興強基礎

    近年來,遊仙區抓住產業發展土地稀缺而農民手中閒置宅基地幾近荒廢這對主要矛盾,從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入手,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依法收回閒置宅基地並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激活農村生產要素配置改革的一池春水。目前,完成閒置宅基地復墾169畝,65.88畝閒置宅基地復墾驗收。與此同時,遊仙區強化農村黨支部監管職能,堅持「政府主導、集體主體、群眾首位」原則,先後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立綿陽全市首家農機「一站式」服務中心,創新實施土地「大託管」模式,以大面積託管、大資金投入、大服務增收,有效解決農村土地撂荒、碎片化和「非糧化」問題。截至目前,全區託管土地43743畝,糧食產量超過3.5萬噸。

    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作用,遊仙區大力推廣智能化農業機械運用,出台《「科技人才引聚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動「能人治村」,深化院所激光除蟲等高新技術與鄉村振興融合,與四川省農科院合作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聯合西南大學、西科大等科研院校,培育蔬菜新品種50餘個,引進、保存種質資源700餘份,獲評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如今,遊仙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萬畝,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139個,綠色食品續展率和年檢率分別達100%。

3.jpg

天藍地綠鐵爐村

    共建共享 構築善治和諧新鄉村

    走進全國文明村——遊仙區新橋鎮同福村,這裏鄉村道路乾淨整潔,美麗庭院花草吐芳,左鄰右舍團結和睦……該村在遊仙區率先開展「公民道德銀行」建設。在一本本特殊的「存摺」上記者看到,上面詳細地記載着村民做好事所獲得的積分,參與河道清理志願活動記3分、為村修建道路籌資1000元積15分、未盡贍養義務扣30分……據悉,這些積分不僅能在鎮上的超市兌換獎品,還能成為村民辦理貸款的依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遊仙區推行黨員亮身份行動,建強村級領導班子,不斷完善鎮村便民服務架構,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實施社區「親民化」改造,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廣泛開展群眾文娛活動,開設直播大講堂,開通電子閱讀系統,全區所有圖書館、24個綜合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同時,遊仙區努力提升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實行「城市學校+鄉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辦學模式,基礎教育質量綿陽全市領先。將原來的22家鄉鎮衛生院,整合組建成8個醫合體,打造3大片區醫療中心,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全力推進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擦亮「一核三治」鄉村治理品牌,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村鎮2個,市級文明鎮達100%。

    鄉村美美與共,產業欣欣向榮,治理井井有條,生活蒸蒸日上。在和美鄉村建設的道路上,遊仙正腳實步穩,不斷繪就新的篇章,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漸次鋪展。(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李健 遊仙區委宣傳部供圖)

    頂圖:鐵爐村民宿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