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展首創之姿!黃山風景區膺「零碳景區示範基地」

2023-11-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黃山不僅是重要的生物圈保護區、名錄遺產、自然保護地,也是享譽中外的旅遊目的地。黃山幾十年如一日持續抓好生態資源保護利用,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讓這片中國瑰寶、世界奇觀代代傳承,也為世界其他生物圈保護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低碳旅遊,生態黃山」、「可持續發展黃山模式」等經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遊組織等宣傳推廣,在國際舞台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11月28日,在安徽黃山召開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第24屆大會暨中國加入人與生物圈計劃50周年、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立30周年大會上,黃山風景區零碳景區示範基地正式授牌,系全國首個山嶽型零碳景區。「堅持科學保護,注重傳承利用,紮實推動生物圈保護區可持續發展。」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葉建強指出,四十多年來,特別是加入生物圈網絡以來,我們堅定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用心用情守護美麗黃山,走出了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_副本.jpg

    領先全國  「大美黃山」享譽低碳新時代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頂桂冠」於一身的黃山,在 「3060」雙碳目標和「大黃山」戰略指引下,正以全國首個山嶽型零碳景區的首創之姿,再次向世界發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黃山聲音!

    據了解,零碳景區是以實現景區碳中和引領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導向,在確保景區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基於景區低碳管理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的完善,通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低碳減排技術和工程措施的應用、遊客綠色低碳行為引導的場景創設、森林撫育的優化等方式,可實現一定時期內景區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溫室氣體清除量,同時具備低碳生活風尚引領作用和綠色低碳旅遊行業標杆效應的景區。

    2022年,根據黃山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黃山風景區在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和雙碳權威機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指導下,啟動創建工作。景區聯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研究智庫復旦大學團隊,圍繞山嶽型零碳景區的創建標準與評價方法,開展創新研究和頂層設計,完成《黃山風景區碳源、碳匯調查、核算與評估報告》《山嶽型零碳景區評估方法暨黃山風景區零碳景區創建方案》。

3_副本.jpg

    從對景區碳源碳匯的核查數據來看,黃山風景區現有森林碳匯可以抵消景區碳排放,實現景區整體碳中和,滿足「一定時期內景區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溫室氣體清除量」的零碳景區創建基本要求。近年來,景區持續推出植被碳匯保育、景區能源替代、綠色場景創設、智慧旅遊發展等項目,創新「山上游、山下住」「淨菜淨物上山,垃圾洗滌物下山」「景點封閉輪休」等綠色運行模式,在維護山林生態休養生息和為年逾400萬中外遊客提供高品質生態產品之間成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年11月6日,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會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召開零碳景區創建項目專家評審會。專家組認為,項目組創新性地提出山嶽型零碳景區評估方法,研究成果在全國具有領先水平,同意通過評審。

    下一步,黃山將用創新創意提升大黃山IP生態含綠量,用零碳約束推動景區「低碳+智慧」管理提檔升級,借力「雙碳」產品打通生態價值轉化路徑,讓「大美黃山」成為低碳新時代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

    葉建強表示,黃山的探索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前路漫漫、任重道遠。期盼在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的指導下,各生物圈保護區之間持續加強交流合作,交流分享業內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共同把名錄遺產可持續發展事業做得更加精彩出彩。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道路上行穩致遠,共同將黃山這一人類瑰寶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趙美君)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