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珠海本土學者走進大學校園 分享珠海最珍貴文化遺產

2024-04-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小城故事多,珠海最傳奇。4月21日晚,由北京師範大學(下稱:)文理學院中文和北師大珠海校區黨委學生工作辦聯合舉辦「京師勵耕講壇第81講」在北師大珠海校區開講。珠海地方志專家,珠海留學文化館榮譽館長,長期致力香山文化和容閎研究的徐惠萍女士以「香山文化走廊與中國科學追光之路掠影」進行珠海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精彩分享。

2.jpg

京師勵耕講壇第81講現場合影(北師大供)

    據了解,「京師勵耘講壇」系列講座活動是北師大珠海校區舉辦的「南國北師鳳凰山中文論壇」活動之一。該活動大咖雲集,科研名家、教育名師、文化名人、社會名士在活動上紛紛開講,是為該校師生獻上的一場場精彩紛呈文化盛宴。

    21日晚7點,北師大珠海校區一場近3個小時的精彩講座,成為這個特殊日子珠海致敬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先生的特別紀念。這場講座由北京師範大學文理學院中文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黨委學生工作辦聯合舉辦,是北師大名家雲集的京師勵耕講壇第81講,旨在開拓學生知識視野。

    徐惠萍通過香山走廊、先行者容閎、官派留美幼童和庚款獎學金計劃4個方面,細細解碼香山文化基因,展示了容閎開創的留學教育事業,對中國現代化的突出貢獻。徐惠萍說,梳理清香山文脈,講好容閎故事,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精神財富,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這樣輝煌的歷史,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有這樣影響中國近代格局的先賢,這是珠海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3.jpg

京師勵耕講壇第81講現場(北師大供)

    1847年,三名珠海少年容閎、黃寬、黃勝赴美留學,拉開了中國百年留學的大幕,從此邁出了中國追趕現代科學文明的第一步。112年前的今天,也即1912年4月21日上午11點30分,容閎在哈特福德沙京街284號駕鶴西去,次日《紐約時報》《哈特福德報》《春田聯合報》等美國媒體的報道中,稱容閎為「今日新中國運動的先驅」。

    徐惠萍近3個小時深情的講述,深深打動了現場聽眾。北師大文理學院中文系主任姚建斌說,容閎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和精神追求,會像種子一樣種在青年學子們的心裏。英語系馬磊老師說,以前容閎只是一個符號——中國留學生之父,而這一次她看到了一個立體鮮活的容閎,震撼而又感動。一位學生說聽了講座,才知道珠海是這麼了不起的一個城市,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珠海。

4.jpg

徐惠萍新書《索我理想之中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圖傳》簽售活動現場(北師大供)

    徐惠萍,珠海地方志專家。歷任珠海市委新聞秘書、珠海特區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珠江晚報總編輯、珠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珠海市婦女聯合會主席等職務。畢業於中國新聞學院,曾擔任新華社記者,在珠海長期從事宣傳文化工作,一直致力於對珠海近代歷史文化的發掘和香山文化的研究,撰寫的四集電視紀錄片《容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著有書籍《先行者容閎》《索我理想之中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圖傳》。

    講座後,現場還舉行了徐惠萍的新書《索我理想之中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圖傳》的簽售活動。(記者 陸紹龍)

頂圖:徐惠萍在進行「香山文化走廊與中國科學追光之路掠影」分享(北師大供)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