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中华大地

廣東舉辦早期嶺南探源工程階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遺址考古發掘十周年活動

2024-06-02
来源:香港商報網

    6月2日上午,以雲浮市鬱南縣磨刀山遺址考古發掘十周年為契機,廣東省早期嶺南探源工程階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遺址考古發掘十周年活動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

    活動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主辦,雲浮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雲浮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

    本次成果展示活動以「穿越磨刀山 探尋嶺南源」為主題,聚焦早期嶺南探源工程重大項目,展示了早期嶺南探源工程階段性成果,發布了以數字技術復原遠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紀錄片,並邀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前四期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趙輝,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原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王幼平等權威專家進行發言,對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的階段性成果進行點評,為工程未來的深入實施提出了意見建議。

    活動指出,2023年是早期嶺南探源工程啟動實施的首個年度,主要圍繞項目方案完善與「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立項、課題性考古調查、主動性考古發掘、多學科綜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最新的田野考古與研究成果,為推動實施早期嶺南探源工程奠定了紮實基礎。

    2023年10月,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科學研究計劃》,提出早期嶺南探源工程將以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英德青塘遺址、英德岩山寨遺址等考古遺址為研究重點,實施嶺南舊石器文化與遠古人類演化、舊—新石器時代過渡、嶺南地區中國化進程等三個重大課題。

    同時,經協商後確定由廣東省牽頭,聯合周邊六省(區)申報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嶺南地區文明化進程」重大項目,推動早期嶺南探源工程與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接軌。

    2023年在磨刀山遺址周邊南江流域開展新一期的考古調查,新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30處,其中還包括洞穴類型遺址及動物化石地點。十年來,在南江流域共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地點)130餘處,年代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延續至舊石器時代晚期,進一步確認南江流域是目前省內唯一具備系統開展廣東最早先民及其文化研究可行性的區域。2023年的新發現為探尋更豐富的遠古人類與文化遺存、更好地復原嶺南遠古環境與社會提供了重要新線索。

    英德岩山寨遺址的考古成果,清楚反映了最遲在距今5000年左右嶺南社會開始加速分化,出現嶺南地區最早的複雜社會,實證在中華文明起源階段的「古國時代」,嶺南已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展了對於多元一體中華文明時空格局的認識。此外,在珠三角和粵東地區的考古發掘項目也取得重要收穫,如從化獅象遺址和深汕合作區白田山遺址。

    在多個項目與高校、省外科研機構聯合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工作,包括年代學、古人類學、古DNA、植物考古、環境考古、數字化等方面,通過最新的研究理念與技術獲取復原早期嶺南社會的豐富信息,以科技創新應用於重大課題研究,為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的深入實施明確了工作方向。(何嘉敏)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