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輋壁畫村 荒鄉色彩煥發-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坪輋壁畫村 荒鄉色彩煥發

2016-09-22
来源:香港商報

  義工創意揮筆 傾注藝術元素

  坪輋壁畫村 荒鄉色彩煥發

  【香港商報網訊】一般人對新界的聯想,可能是生態遊、單車遊、遠足等消閒活動,而對於壁畫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韓國梨花洞及臺灣彩虹眷村,但位於粉嶺坪輋有一條同樣充滿色彩及創意的「壁畫村」。自2014年開始,坪輋壁畫村發起人「小朋」及空城計劃成員「小丸」,聯同一眾義工在坪輋的坪洋新村,以畫筆為村內的牆壁、小路、小屋上色,希望能夠以藝術為坪輋注入新生命,成為城市急速發展中的綠洲。

  香港商報實習記者 葉子睿

  磚瓦草木都成為藝術品

  從事運輸業的小朋是坪輋壁畫村的發起人,雖然他不是壁畫村內的居民,但他也是住在粉嶺的居民。小朋在2014年開始在壁畫村進行藝術創作,及協助其他團體在坪輋舉辦藝術展覽及舞臺劇,他希望通過各種創作及活動讓壁畫村帶出不同的觀感,令更多人認識曾納入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坪輋,亦喚起社會大眾對保留坪輋的聲音。小朋眼中的新界是生氣勃勃,到處都是鳥語花香的田園,但土地被部分原居民及地產商所囤積,到處雜草叢生,變得荒蕪冷清,所以他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以藝術令坪輋變得朝氣勃勃,亦令壁畫村變得有保留價值。

  新界的鄉村小路有別於市區中車水馬龍的街道,只要村民同意就可以畫上一個一個的圖案,更不會觸犯法例。在香港的教育下,小朋認為藝術都被一個無形框架限制,他相信藝術不應該只畫在一張張的畫紙上,而在小朋的畫筆下,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藝術品,亦深信藝術在香港並不奢侈。在壁畫村內的一張彩色連椅木餐桌,正正是小朋與一眾義工所製作,餐桌以廢棄的木卡板砌成,並用畫筆塗上七彩顏色,成為了重新賦予新生命的藝術裝置。

  招來世界各地義工參與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坪輋,小朋與不同的義工及團體合作,包括義工組織「義遊」,招來了世界各地的義工參與,包括臺灣、日本、韓國、俄羅斯等,他們亦以畫筆在小徑上留下自己國家的標記。除了義工們參與創作,小朋亦希望村民可以參與創作,由於村中的居民大多是長者,所以畫的都是簡單線條組成的圖案,村民可以更容易參與。未來小朋希望坪輋的創作能夠繼續擴大,令大家一提起坪輋就聯想到藝術,亦需要教導村民愛護周遭環境。

  空城計劃的核心成員小丸,透過於2013年在坪輋舉辦的藝術節認識小朋,並開始合作在壁畫村內進行藝術創作。小丸最初希望在城市中尋找閒置空間,並以藝術發掘出閒置空間的故事與價值,但在市區內實在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地點;她曾經考慮在快將清拆的舊樓進行藝術創作或舉辦活動,但由於不符合法例,所以打消念頭,另外亦訪尋過一些荒廢舊校,但在申請上無從入手。後來發現位於坪輋的坪洋公立學校存在灰色地帶,可向校址「匙人」支付租金,所以在2013年租借校舍兩星期,並舉辦了藝術節。

  村民支持完成藝術創作

  在藝術節完結以後,小丸與小朋及一眾熱心義工開始於壁畫村進行藝術創作,在村內小路畫上簡單圖案;而在最初創作時,她與其他義工並沒有參考其他地方,到後來發現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壁畫創作,才開始學習他們如何發展下去。小丸認為畫畫是容易讓人參與的創作媒介,所以開始以繪畫為村內進行藝術創作;後來更有村民同意在屋的牆身畫上色彩繽紛的圖畫,但始終是村民的居所,所以義工們都分外認真,找來插畫師為牆身起稿,再由義工們填上色彩。

  而村民普遍也支持義工們在村內畫上色彩繽紛的圖畫。壁畫村村民黃生與黃太對於村內的藝術創作表示十分高興。黃生與黃太在1990年開始以度假形式間中住在壁畫村內,直至2000年才正式搬入,他們回憶最初村內未有展覽及藝術創作時,只是一條平凡及寂寂無名的小村落,更面臨搬遷清拆危機。後來有小朋、小丸等熱心人士美化壁畫村,開始多了人認識坪輋,黃生與黃太更希望每個人也認識壁畫村,令日後在城市發展下,有更多人為保留坪輋發聲。

  展示獨特個性增歸屬感

  小丸說,在坪輋壁畫村內舉辦活動和進行創作,並不是要令坪輋發展成一個有如韓國壁畫村的國際旅遊景點,而是希望透過藝術為坪輋加入新元素,而又能平衡村民生活。小丸認為經過義工及村民努力後,壁畫成為了坪輋的獨特元素,是一個有個性的社區,亦令村民對自己社區更有歸屬感。小丸更希望壁畫村能夠感染其他社區,以不同形式展示它們的獨特個性,如某地區是以有機耕種而聞名,有機耕種便成為該區的獨特元素。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