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橫洲發展規劃成為城中熱話,但大部分香港人可能都只知道橫洲這個地方,是在元朗市附近的一個工業區,而不知道它與香港一千多年前的開發有關,最早移民到香港的新界四大家族以鄧氏最先,他們大約是在北宋仁宗年間移到新界。
鄧氏遷到香港新界,是由其四世祖鄧符協在公元973年在錦田立村起始,鄧符協原居江西,在北宋熙寧二年(公元1096年)考進士及第授陽春令權廣東北南雄之倅。據東莞鄧氏宗祠石刻譜記載,鄧符協精通堪輿風水之學,傳說他更是宋代風水大師賴文俊(賴布衣)之弟子,話說賴布衣在雲遊中國南方各地,遇到有好風水的龍穴時,便留下鈴記,傳說鄧符協根據這些鈴記,在新界找到多個名穴。因此在他辭官之後,便舉族遷往岑田(錦田)生活,還把其曾祖,祖父及父親遷葬於新界,葬於玉女拜堂穴。又為自己定於仙人大座穴,而這兩個名穴正是位於橫洲髻山之上,髻山原名丫髻山,是因為在玉女拜堂穴上遠望,此山之山頭有兩個小山峰,像古代小女孩頭上之兩束髮一樣,故以此為名。
玉女拜堂穴 仙人大座穴
鄧氏族譜中有關於這兩個穴的地圖,圖右上祖字為玉女拜堂穴,右下祖字為仙人大座穴,當年這兩個穴位向東遠望大帽山及觀音山,今天這兩個穴前方,已被橫洲工業邨的廠房阻擋了。如果大家用一點想像力,宋代時橫洲北面,西面天水圍一帶及東橫洲工業邨三面都是水澤水灘,是三面環水之格局,從鄧氏族譜證明,它的龍脈是從深圳梧桐山一路從東北到大帽山為少祖山,山脈經元朗至此山,而其中玉女拜堂穴是背著丫髻山,山之後是水田及后海灣,穴位坐辛向乙,也就是坐西向東,直對著風水上稱為貪狼山的觀音山,其左青龍位為旁邊的豬黃嶺,而其右則是朗屏邨旁立小丘,而仙人大座穴之坐向也是同坐西向東而有所偏。其穴原來遠雞公嶺及麒麟山一帶,其左青龍山為水口山,而其右由虎山則為豬黃嶺。
大家如果不懂風水,但登上這些山頭,也許可以多認識一些我們平日常常坐西鐵經過之山頭。這兩個名穴與丫髻山一帶,在香港歷次地產發展潮中都未被波及,現在位於一片綠化帶中,但是其四周已被住宅及工廠包圍。
遷墳建村古代重要大事
在古代的宗族社會,要整族遷移,其中包括最重要是要把其祖先葬地也遷到附近,方便春秋二祭,而擇地重葬,必要選一些風水寶地,目的是得祖宗之庇蔭,使子孫興旺繁衍,安居樂業,以致名成利就,所以遷墳建村是古代一件非常重要之大事。所以如果沒有橫洲這個風水好山,鄧符協不會舉族南遷到新界,也有可能改變香港的歷史。
不管閣下信不信風水,古人認為好風水名穴是可以福蔭後人,今日鄧氏這些名穴外環境都已被周邊的高樓大廈所破壞,但因為鄧氏後人都為新界的原居民,在基本法規定下,一出生便擁有一個丁權,可以在自置村地內申請興建一座三層的丁屋,這可視為祖宗的一種庇蔭。這兩個龍穴在風水界內,是香港有名之風水名穴,除了鄧氏後人時有拜祭外,也有不少世界各地風水學者慕名而至。大家有時間去元朗橫洲附近,不妨到這小山頭走走,看看這兩個近千年的名墓。
【作者簡介】
蔣匡文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是執業註冊建築師,香港政府認可人士及中國一級建築師。少年對中國古建築文化產生興趣,拜術數大師王亭之為師,為其首徒。對中國文化掌故有所研究,常運用於其建築創作之中,著作甚豐,現為月刊專欄作家及網臺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