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香港邊界變遷 落馬洲河套區確認屬香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回望香港邊界變遷 落馬洲河套區確認屬香港

2017-02-09
来源:香港商報

 

  踏入2017年新的一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經濟特區政府在1月3日簽訂《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正式將深圳河治理工程後,有關香港對一些河套地區的管轄權,進一步落實至確認擁有業權,亦落實使用香港特區法律,這是正式解決國務院於香港回歸當日頒令的香港和深圳以新河中心線,作為新的區域界線引起多年來有關河套地區業權的爭議問題。

  ●惠州三合會攻佔九龍寨城

  說到香港的邊界,是自從英國於1841年割據香港島開始的。清廷在鴉片戰爭戰敗之後,更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正式割讓新安縣屬的香港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雖然,香港島是因為侵略戰爭及不平等條約的手段而獲得,但是香港島和對岸的九龍海岸,便成為當時英國屬地和中國的兩國邊界,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早期的港英殖民地和清廷的廣東省兩地政府,也經常因為兩岸的治安事件產生邊界的緊張情況。當時最嚴重的事件,是惠州的三合會分子於1845年8月從惠州攻佔「九龍寨城」12天的事件,這次在九龍邊岸發生的事變,亦有在香港的三合會分子渡海加入惠州人的反清戰鬥,因此令到對岸的港英當局極為恐慌,立即採取預防措施,並加強香港警察在港島巡防。

  ●九龍城邊岸設刑場斬海盜

  英國再於1856年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後,英國強迫清廷於1860年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再割佔今天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包括昂船洲,當時劃分中國和香港的陸地邊界,在後來開闢為街道時便命名為界限街。英國割佔九龍半島之後,最廣為人知的中英邊境事件,是1891年4月17日由中國官府在九龍城邊岸海灘設立刑場,將1890年「南澳號」海盜案中多個疑犯連同其他案件的罪犯公開執行斬首。行刑當日,港英政府的多名首長官員獲邀到刑場見證,包括當時的警察司田尼、華民政務司駱克、船政司林士以及警務督察文尼和警長屈臣。

  ●九龍寨城成中英界中之界

  英國人為謀取擴大香港殖民地的第三條不平等條約,是於1898年6月9日脅迫積弱的清廷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今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附近逾200個離島,新租得的地方劃為新九龍和新界,租期到1997年6月底屆滿。而在清方力爭保留九龍寨城的管轄權之下,在《專條》得能議有「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的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的條文,使九龍寨城成為中英「界中之界」的一處特殊地方,但這條文亦埋下日後中英雙方對九龍寨城管轄權問題的爭議根據。

  ●新界鄉民燒升旗場地抗英

  港英政府經過一輪收集新界民情和勘查之後,於1899年3月由總緝捕官(今警務處長)梅含理帶同少數部下負責到大埔部署正式接收新界的升旗儀式場地的工作,選定後來稱為旗桿山的地方,便僱人用蓆棚搭建臨時警署作為舉行升旗場地,可是遇到部分新界鄉民發起反英的行動,先是放火燒毀這間用蓆棚搭成的新界第一間警署,其後延續引發新界鄉民與英軍的六日戰爭。最終,鄉民的反抗行動慘敗,由港英政府招撫鄉民領袖得以接收新界,在深圳河與中英街設立中英界石,確定邊界。

  當時,英方更藉口「六日戰爭」事件,將原在九龍寨城駐守的滿清官兵驅逐。此後九龍寨城的管轄權問題,一直在中方的各時期政府與港英連綿爭議之下,曾經成為歷史上一個「三不管」的「飛地」。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