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文昌閣與宗祠有關連-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屏山文昌閣與宗祠有關連

2017-04-10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傳統建築有很多謎團,例如城鎮鄉村中,不少喜歡在城村中心之外圍建造一些7層高之塔樓。當時的傳統民居一般只有1至2層高,以那年代的技術和資源,要建造一座7層高之高塔,自然是一件花費巨大的工程,但建這些高塔,並不會住人,只是供奉文昌帝君,奎星或關帝之類的神祇,而且其位置選在村鎮中心之外,並非建在城中心,今日你我見到高塔位於市內,是因為人口多,村鎮不斷擴張,包圍了高塔,這絕非當初設計者之原意。

  ●相信建高塔能改善風水

  如果單只供奉神祇,大可以建一座低層的祠廟,那麼古人建這些並無實際用途之高塔在村鎮之外圍為何呢?

  中國傳統以農立國,儒家思想鼓勵恭耕文化,普通人都以務農為主,但不少農民都希望子孫能夠讀書高中,考上榜當官,光宗耀祖,古人相信建高塔,修橋,建碑坊等,能夠改善該地的風水。建高塔原因往往是該村天然地勢平坦或山頭不高,配合風水飛星,便會選址建高塔,人工修補其缺點,一般這些塔在南方是為文昌筆,主文,幫助村民弟子考試高中,北方人民尚武,則為關刀,主武,幫助村民弟子考武狀元,成封疆大吏。而也有一些高塔主人口,減少子孫出外流散,甚至用來防洪。

  香港唯一一座高塔聚星樓,也是建基於此概念,鄧氏自第四世鄧符協遷族到岑田(今錦田)後,到了第七世鄧元禎,於公元1216年卜居屏山,繁衍建立南圍(水頭村)及北圍(水尾村),其村面向西,當時水田及深灣為圳,其背東土形平頂山為,看似封屏,因而名為屏山。開村後在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鄧馬遜建造了今日的鄧氏宗祠。

  ●宗祠坐東向西旺丁旺才

  宗祠坐東向西(坐乙向辛),時為下元七運,是座旺丁旺才之設計。但是宗祠之西北面河流出海之水口為一遍沼澤水田平地,大有水去無兜收之現象,西北乾卦為方位,大水無收主人丁不旺。所以三代之後,到七世鄧通,七代人只有12個男丁,所以在宗祠之西北方建七層之聚星樓,聚星者此為聚奎星之方位,奎星主文章之府,所以此塔又稱魁(奎字同)星塔,文昌塔內供文昌帝君。在風水上此方正是宗祠之文昌位,文昌主四,加上聚星樓之文筆,成為玄機賦曰:一四同官必發科名之顯。而且此正好作當時河口之為羅星,所謂羅星塞水口主聚氣,旺丁聚才。高塔建成後七代,共有丁22 人,其中10人獨立建圍,一時人丁大盛,也有不少考中當上小官。但後來該塔為雷擊所,現只餘3層高。

  在1898年英人進駐新界,屏山、錦田等各鄉都有反抗,因此為了監視村民及為維持權威,港英政府在屏山山頂建了一座警署,這孤立在山頂之建築,破壞了原本土型之屏山風水格局,屏山地區減少了人才輩出之現象。1997年回歸後,此警署為鄧氏博物館,但對屏山之風水破壞延續。

  ●政府對古蹟保護欠概念

  香港政府之城市規劃,對古蹟保護的概念不高,雖然有古物古蹟委員會之設立,但似乎其成員只對香港歷史及單幢建築有研究,建築與建築之間及其外圍環境往往不是其管轄範圍,在政府架構中是屬於三不管之範圍,所以當政府規劃天水圍發展及鐵路規劃時,聚星樓,鄧氏宗祠及屏山警署都被單獨保留而未有顧及其歷史,風水文化整片考慮,結果現在一個龐然大住宅及其裙樓正位於聚星樓之街對面,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反觀澳門也在新房地產快速發展之情況下,仍可以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的世界文化遺產稱好,為什麼澳門可以而香港卻繼續破壞自己的文化呢?希望香港政府的官員和市民,能放下對立,多想,便可以找出一個雙贏的方案。

  【作者介紹】

  蔣匡文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是執業註冊建築師。香港政府認可人士及中國一級建築師。少年對中國古建築文化產生興趣,拜術數大師王亭之為師,為其首徒。對中國文化掌故有所研究,常運用於其建築創作之中,著作甚豐,現為月刊專欄作家及網台節目主持。

[责任编辑:许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