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家事鄉事話今昔-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陶氏家事鄉事話今昔

2017-09-07
来源:香港商报

 

屯门陶氏21代传人陶腾枢(右)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陶氏族人、青磚圍村村長陶錫源從自己經歷談論屯門今昔變化,他最初是做街市送貨,後到政府打工,繼而辭職參選區議會議員、市政局區議會議員,再涉足原住居民的鄉事工作,他形容屯門鄉變化可謂是滄海桑田,交通已四通八達,居住及生活環境改善,但冀鄉村環境仍應保持「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幫英軍操炮區掛紅旗賺外快

  陶錫源生於50年代初,父母1946年結婚後養育9個孩子,他上有哥哥、家姐,下有弟妹。他從小從父親那裏得知陶氏家事。其家庭以務農為生,種禾兼種菜,50年代末期務農辛苦且利薄,村民轉為自家飼養牲口、家禽,也有村民將農田租給他人養雞。部分村民進城打工,當年交通不便,公眾假期打工村民不會回村,況交通費高昂,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元,乘車就要9毫子,所以,打工村民只有過年、正月十五及清明節等多個大節慶才回村。留在村中村民除做農活外,亦會賺外快補貼家用。他哥哥便是時常跑外送貨,由於懂一點英語,所以幫屯門英軍操炮地掛紅旗(警戒),1天人工4.2元,後來父親、家姐幫哥哥接手掛紅旗,70年代每天人工至15元。

  陶錫源續稱,60年代村中開始有人去外國,1961年,剛滿18歲的大哥便去英國。而他十多歲時就已幹活,每晚開工先到農場收購雞,然後清晨運到油麻地雞欄(現時的果欄),如果早上7時前不能散貨,就要推回去退給雞場。他表示,夜班辛苦只能賺到夠兩餐錢,餘下工錢交給父母。到70年代能月賺1200元,他卻於1973年7月轉做理民府元朗政務處的政府工,月收入580元,而在公餘時間,晚上仍然兼職於雞欄,賺一日10蚊的零花錢。

  辭了政府工參選西北區議員

  1990年10月30日他辭去了政府工,其因,當時他是元朗青年商會成員,時遇改選時期,嘗試社會服務工作,故參選西北區區議會議員,自動當選,1996年參與補選市政局區議會議員席位,2003年開始涉足鄉事工作,先做村長,鄉委會首副主席。去年丙申年他沒有連任忠義堂建醮委員會主席,但可喜之處是,十年一屆太平清醮已是薪火相傳,他細仔、陶氏21代傳人陶騰樞,代父行使太平清醮首名緣首職責,烈日當空,細仔全程穿著長衫,手供紙紮天亭,行全村,儀式前還將清醮翻譯成法語及日語的宣傳傳單,吸引四方來客。

[责任编辑:许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