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客家村多人廣 李劉二姓領風騷-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數客家村多人廣 李劉二姓領風騷

2017-11-20
来源:香港商報

 

  前文提到新界客家原居民以李姓最多(24.08.2017N6版),今回續講另一大姓——劉。新界最少有三十條鄉村有劉姓人士居住,當中九成九是客家村,只有少數是圍頭村。

  傳聞龍鼓灘風水旺劉氏

  要說新界劉姓的客家人,自然要一提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他是龍鼓灘下南塱村人,那裏五條村本住有黃、邱、楊、陳、蔡、鄭諸姓,但傳聞因當地風水獨旺劉氏,結果是「唔姓劉都好難留」,一律冇得留低,令劉氏雄霸整個龍鼓灘,其他姓氏不是絕後,就是搬走。

  沙田西貢有很多劉姓村落

  沙田和西貢也有很多劉姓村落,像火炭約的落路下村便很著名。

  落路下本作落渡下,該村的落擔祖劉廷瑞是乾隆年間人,他由五華遷居沙田(古稱瀝源),之後花開四枝,除了落路下村,其子孫分別建立了拔子窩、馬料和禾寮坑三村,人口眾多。

  劉廷瑞是個傳奇人物,他文武雙全,原是個千總(按:約今中尉軍階),因得罪權貴,迫得攜母南來避難。初時他住在阿公角,相傳「阿公角」這名稱就是因他而來;之後因得堪輿大師李三友賞識,指點他搬到隔海的落路下住,並在一處「盲婆雞窩」風水地築了一間禾稈草祠堂,獲得地靈護蔭,日後終風生水起、百子千孫。

  西貢的下洋、上洋同樣是有名的劉氏一姓村。這兩村已有近三百年歷史,分別由來自深圳泥圍的劉子玠和劉子瑜兩兄弟所創立,是名副其實的兄弟村;及後二人的另一位兄弟劉子瑄由內地搬到茅坪居住,但他的兒子劉其漢卻選擇去鄰近上洋的檳榔灣開村,三村自此日益強大,最終在坑口區形成了一片劉家天下。

  《十四大房詩》助子孫相認

  劉姓的後人眾多,廣東坊間流傳,他們的入粵二世祖廣傳公生了十四個兒子,因害怕日後子孫繁衍各地,容易互不相識而起衝突。他於是苦心創作了一首十四大房詩給後人,心想但教子孫背熟,以後相認時只要拋出詩句,即能知道彼此身份,可免傷和氣。詩句是:「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處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奉祖爐香,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在最尾兩句,「卯金」即「劉」字,「二七男兒」指的是其十四個兒子。

  這一首「身份詩」,筆者是在蓮麻坑鼎亮祖劉氏宗祠的石匾看到的,之後又在馬尾下簡頭村和吉澳劉氏的族譜首頁讀到,可見此詩在廣東劉氏客家族群中確實廣泛流傳,卻未知是否曾有人應用。

[责任编辑: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