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演大戲非必要 但好重要-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打醮演大戲非必要 但好重要

2018-08-09
来源:香港商报

  2012年沙江圍打醮的醮棚。他們採用一棚兩用模式,即先以戲棚做喃嘸神壇,待法會完結後,喃嘸先生退場,他們才在戲棚加回座椅演戲。 周樹佳提供圖片

  近聞沙江圍在今年的太平清醮欲停演神功戲,此一驚非同小可,因停戲意味醮會縮減規模,變相大削醮味;而最不好受的,相信還數那些老遠回港賀醮的鄉人,他們望穿秋水,六年才一次興致勃勃的回鄉拜神,誰知卻遇上個醮場冷冷清清,這實在情何以堪!

  沙江圍是新界西北部的一條中型圍頭村,位近后海灣,該處千百年前原是個海上沙洲,其後在南宋年間經龍、秦、蘇、蔣四姓鄉民開天闢地,滄海變良田,慢慢又加入莫、陶、鄭、黃、何、梁等姓,才發展成今日鄉民逾一千二百人的規模(按:最早的四姓人,如今只剩下龍蘇二姓);而在圍背後山的牛磡村(原稱鰲堪)便是由沙江圍黃姓分支而來。

  沙江天后名聞遐邇

  沙江圍先民一力辦醮,負擔本是很重的,但他們仍勉力而為,背後有一樣非常重要的信仰,那就是沙江天后。

  相傳在三百多年前,有沙江圍村民於海邊拾得一天后神像,繼後天后顯靈,屢屢保護沙江圍信眾,於是他們便建廟以祀,那就是今日沙江天后廟的前身,其後由於沙江天后名聞遐邇,廈村約各村亦紛紛拜祀,舊廟地方變得不夠用,友恭堂便出地與沙江圍人聯手擴建,最終成今日面貌。

  由於沙江天后是沙江圍的守護神,故他們會恭迎天后鑒醮,而在開醮後,亦一如四周鄉俗,上演神功戲,以添熱鬧喜慶。

  2016年沙田田心村打醮搭棚興工拜神。戲棚場地就是眾人背後的五人足球場。

  無神功戲無礙「靈驗」

  中國人在醮會演戲娛神,歷史悠久,但因經費不足,前人多只會做木偶戲,不過近世社會普遍富裕了,加上木偶戲的可觀程度遠不及大戲,故選演大戲便成為時尚大勢,而沙江圍亦然。

  今年的沙江圍打醮欲停辦神功戲,嚴格而言,那並不會影響法會的「靈驗」,因醮會的核心是道士誦經祈福,做大戲只算是錦上添花,但古人敢於在神聖的醮場中上演一台世俗大戲,其背後定必有更深的考量,絕不會是多此一舉的奇想。

  演戲娛神增添氣氛

  醮會演戲,除了以戲作供,其最重要的原因,無非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醮會,因為不是每一名鄉人都有興趣或懂得去細味宗教儀式,但只要加插了充滿娛樂性的大戲,醮會有更大吸引力,人們便容易聚集起來,增添醮場活力,間接達到團結鄉人的效果。

每年廈村鄉都有不少村民到沙江天后廟賀誕。

  對有鄉村醮會因欠缺地方而不做戲,筆者是十分惋惜的,但也想提提,新界有不少鄉村醮會縱然是欠缺土地搭戲棚,但為了傳統,村民仍會鍥而不捨去尋覓解決方法,經典案例便是沙田田心村,該村雖然已變成了「城中村」,但在村民努力爭取下,醮會最終都能夠在附近的五人足球場做戲,好迎接無數遠道回來的鄉親。事實證明,醮場多了一台戲,鄉民進場的動機高了,日夜蹓躂的地方多了,打醮氣氛也愈見濃烈!

  回港賀醮村民若有所失

  故若有人說:「打醮演大戲非必要!」那是對的,然而打醮不演大戲,卻會令很多身處彼邦的鄉人失望,沙江圍有七成村民僑居外地,若他們回鄉後若有所失,那演戲就變得很重要了!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