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議局邀中學生考察本地圍村文化 參與茶粿製作 體驗傳統生活-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鄉議局邀中學生考察本地圍村文化 參與茶粿製作 體驗傳統生活

2018-12-24
来源:香港商報

  歷史文化考察活動結束時,全體師生與活動舉辦方鄉議局顧問、導賞員及村民合影留念。 鄉議局提供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茶粿」是一種富有鮮明本地傳統文化特色的小吃,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業時代,茶粿既是新界客家、圍村農耕者的果食,同時又是圍村傳統節日上的重要祭品。12月13日,鄉議局舉辦「承先啟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開啟香港未來發展」活動,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幾十位同學應邀參加「節日文化與茶粿的關係」課程,同時,落鄉於數百年歷史建築群環境中的廈村,跟隨圍村婆婆製作茶粿,體驗鄉村傳統的生活文化,最後,同學帶住親手製作的茶粿,滿載而歸。

  人稱「長嬸」的陳婆婆(右)教同學製作粉糰「小布袋」的竅門。

  同學試食婆婆製作的茶粿,滿口香甜。 記者 蔡啟文攝

  雞屎藤茶粿清香獨特

  12月13日,該局舉辦的「承先啟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開啟香港未來發展」,邀請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逾30名同學參與歷史文化的考察活動。該活動首個環節於該校課堂進行,由鄉議局顧問、蓮麻坑村客家人葉偉彰教授向同學介紹「節日文化與茶粿的關係」。他指出,客家粄粿(茶粿)分別有米製餅類的粄、糯米製的及餅類的粑,而製作粄粿工具有木石製成的舂米器(碓、石磨)。

  茶粿食材以糯米或粘米製作成甜鹹糕點,主要餡料有花生、糖及爆穀等,因應不同時節的食材,製作不同口感的茶粿。例如,冬季是蘿蔔收成季節,可選用蘿蔔製作茶粿,同時用以製作蘿蔔糕、蘿蔔粄等食物。特別一提是清明時節的雞屎藤有一種清香味,用它製作的茶粿非常好吃,但是,如果過了這個時節,雞屎藤便有一種雞屎的異味,如在其他時節還能吃到雞屎藤製作的茶粿,相信是村民在清明期間,將採集到的雞屎藤曬乾後儲藏所用。

  婆婆示範包茶粿步驟

  當日首輪環節介紹結束時,葉偉彰表示僅通過一次講授,學生未必能吸收到介紹的內容,更不用說同學在堂上提問和發言。是次活動的意義在於,讓不了解新界傳統文化的同學,親臨鄉村看到課本以外尚存的鄉村傳統文化,以及鄉村生活和建築,這對同學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當日,同學們來到廈村新圍村,跟隨陳婆婆、文婆婆學習製作圍頭茶粿。據鄉議局永遠顧問、新田村原居民文富穩介紹,人稱「長嬸」的陳婆婆是他的伯娘,現年87歲,原籍元朗十八鄉東頭村,伯娘26歲嫁入廈村新圍;另一位姓文的婆婆,今年86歲,她在1968年嫁入廈村,相信婆婆們在娘家做家務時就已識製作茶粿。

  兩位高齡的陳婆婆、文婆婆為同學們示範包茶粿的一個個步驟,首先將糯米粉加入盛有麵粉的菜盆中,然後,一邊倒入溫水,一邊將糯米粉、麵粉揉在一起。之後,用雙手重複搓揉糯米粉、麵粉成為粉糰,再一隻手揪出一塊粉糰托在手中,另一隻手不停轉動粉糰邊緣,令粉糰變出一個「小布袋」。之後用湯匙將炒過的茶粿餡料裝進「小布袋」後收口,整個製作過程一氣呵成。

  輪到同學們製作時,均用雙手將粉糰變出一個「小布袋」,然後裝餡料。前面製作步驟還算合格,但將粉糰收口時,同學們開始手忙腳亂。有的裝的餡料不足,擺放在蕉葉上的粉糰顯得不夠飽滿;有的裝得太多餡料,粉糰收不住口。幸好有兩位婆婆幫手,同學們總算完成茶粿製作。有同學還按照圍村製作茶粿特色,點上象徵吉慶的花紅粉。對同學而言,很多的是為自己製作的茶粿做個記號,隨?一屜屜粉糰放進大鍋中,蒸熟後便是一鍋成品茶粿,同學們在體驗過程中的交流遠比在課堂上活躍。

  葉偉彰教授在友恭校友會向同學介紹在沒有電子計算器年代中,傳統算盤的妙用。

  同學們對算盤大感興趣

  該校中一生梁淨俞表示,之前試過做茶粿,今次體驗課程很好,茶粿文化應該傳承下去。同年級的梁國斐稱,平時有幫父母做家務,學會做茶粿後,會做給爸爸、媽媽食,慰勞他們工作之辛苦。同學梁衍仲則稱,他媽媽是客家人,爸爸能講一點客家話,他本人亦能聽懂一點客家話,多少知道一些新界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他知道客家人食茶粿,但真正能落鄉親眼見到鄉村婆婆製作茶粿還是第一次,更由於他對建築有興趣,看到歷史課本有圍村建築很有特色,百聞不如一見,今次可以看到有數百年歷史的廈村鄧氏宗祠、友恭學校等建築群,機會難得。

  同學們在製作茶粿後,參觀鄧氏宗祠、友恭學校。在該校陳列的眾多文物中,掛在牆上的木製算盤吸引了他們。早年在英國列茲大學獲頒計量經濟哲學博士學位的葉偉彰向同學們介紹,在未有電子計算器的年代,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歷史悠久。只要背熟珠算口訣,就可以加、減、乘、除。他笑言,惟除法在珠算時較難掌握。

  鄉議局元朗區中學師生於元朗廈村鄧氏宗祠聆聽導賞員(左)介紹有數百年歷史的宗祠建築風格。

  葉偉彰教授(站立者)在學校向同學介紹節日文化與茶粿的關係。

  同學們親手將茶粿粉糰放入大鍋中,等待茶粿蒸熟出鍋。

  活動豐富書本圍村內容

  今次活動亦是《基本法》推廣活動系列之一。鄉議局婦青會主任委員陳嘉敏表示,該項活動得到香港基本法委員會資助。而活動製作茶粿環節是借助今年3月5日(驚蟄)於新田製作茶粿的啟發,欲讓同學參加這項體驗活動,惟不能讓同學看到整個製作過程,只能參與包餡的工序及柴灶蒸茶粿過程。她相信,同學們仍然受益。該校歷史課的劉姓老師表示,剛巧給這屆中一同學講到圍村文化,鄉議局有意邀請同學參加體驗活動,豐富了書本中圍村文化的內容。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