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路線探索「港版塞納河畔」 團體試辦上水歷史導賞遊-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旅游

3路線探索「港版塞納河畔」 團體試辦上水歷史導賞遊

2019-02-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网訊】提起上水,許多人會聯想到水貨客、人山人海、擠迫等負面事情。其實上水仍有不少歷史文物及景點值得參觀,有條件成為一個新本地遊路線。由好單位 (Good Lab) 牽頭的首個公眾導賞團於1月27日試辦,向市民推廣區內的旅遊資源。行程由上水鄉鄉公所為起步點,之後到訪圍內村東門、廖萬石堂、護城河、文閣村蓄洪池,沿途會經過石湖墟污水廠及上水屠房,最後以虎地坳為終點站。導賞團其中兩條路線的主題,分別是上水的可持續生活、水資源與地區歷史。香港商報特約記者 劉楚婷
 
  上水鄉醮會60年一度
 
 
  負責導賞的譚健樂表示,上水廖族的歷史久遠。廖氏遠祖於元朝從福建南下立籍於鄉內的圍內村,其圍牆與護城河建於1646年,結構嚴謹,是新界鄉郊各個聚居地之中,極少數仍然保留原有護城河的圍村。廖萬石堂是上水廖氏所建最大的祠堂,建於1751年,於1985年正式列為本港法定歷史建築。早於上世紀30年代,廖萬石堂曾用作鳳溪小學辦學地點。上水鄉的太平清醮每隔60年才舉辦,通常一生人只可以見到一次,最近期的一次是2006年。
 
 
  根據渠務署的構思,將現時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提升為石湖墟淨水設施,擴建廠房提升淨化水平,亦會將周邊打造成「港版塞納河畔」,設置觀鳥區、晨運步道及生態園等。
 
  居民自發設蝴蝶園
 
  譚健樂表示,已經有30年歷史的石湖墟污水處理廠,未來將升級拓展至石湖墟淨水設施,可以與社區環境融合一起。由於污水處理及技術不斷提升,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將會是全港首間三級污水處理廠。至於處理後的是再造水,將會供水務署使用,令北區可以用再造水沖廁。淨水設施將來可以開放給市民,用作共享空間,未來設施包括天台觀鳥點、生態花園等。其中的河角點景點,介乎梧桐河與石上河的交界,相信是一個吸引遊客的打卡點。
 
  至於虎地坳,保留了早年興建九廣鐵路時的歷史遺迹,如紅磚小橋、七彩井。當地居民亦自發為區內設立螢火蟲聚居地及蝴蝶園。
 
  好單位副行政總裁陸樺表示,受渠務署委託於2018年1月開始名為「社區環境工作室@石湖墟淨水設施及周邊地區」的社區共創項目,目的是希望利用設計思維的方法,溝通不同的持份者,包括村民、村長、綠色團體、專業機構,共同設計將來石湖墟淨水設施的共享空間。由好單位負責溝通各持份者,希望找出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經過年多時間籌備,構思包括開辦如上水的可持續生活、水資源與地區歷史、淨水之旅等具備環保及教育元素的本地遊。最終希望能吸引更多區外人來到上水,促進本地旅遊。
 
  具本土特色保育行動
 
 
  陸樺說:「首半年我們利用不同方式,如訪問、街站及工作坊,接觸了超過300名居於上水鄉、虎地坳及上水市中心的居民。上水鄉現時約有1萬人,包括原居民及非原居民,虎地坳約有300人。石湖墟污水處理廠與民居非常接近,對於擴建及提升工程,居民有不同的反應。」
 
  始終污水廠給人的印象是厭惡性,但渠務署希望用「創新」方法,將廠房提升擴建,同時可以配合社區的發展,從技術上對附近社區的影響減低,如除味措施、綠化設計,共享空間。從中發現原來上水鄉、虎地坳其實有歷史、文化,村民們自發的保育行動,都有本土特色。至2018年中正式產生設計社區教育計劃。在構思過程更參考了不少歷史專家、資深村民、上水鄉村長、虎地坳居民協會會長的意見。
 
  陸樺表示,現時計劃中有三類不同的本地路線,分別是上水可持續生活、水資源與地區歷史及「淨水之旅」教育導覽,目前只有前兩條路線設導賞團,淨水之旅將於日後恒常化,介紹污水處理的過程,但須預先登記才可以入廠參觀,類似現時T Park的做法。
[责任编辑: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