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仙館的神仙境地-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蓬瀛仙館的神仙境地

2019-02-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新春期間各大宮觀都擠滿善信,有上香祈福,亦有拜太歲,粉嶺蓬瀛仙館是其中一個熱門地點。今年是蓬瀛仙館建館90周年,在剛過去的大年初一首次舉辦獻頭炷香,但因初辦,未有很多人得知前來。大年初三的讚星行大運是仙館「招牌」活動之一,已辦了20多年,是日有大批善信跟隨經師繞行一圈,場面壯觀。
 
 
  回看1929年,粉嶺這片地方崇山疊翠,環境清幽,全真龍門派道人何近愚、陳鸞楷與廣州三元宮主持麥星階道長到安樂村訪友,遙見此地,遂起建觀潛修之心,於是集資購地建院,初名「蓬瀛僊館」。及後因應社會不斷擴建,成就了今日依山而立的宮觀殿宇。
 
  道教宮觀布局沿襲中國的群體建築特色,結構方正,對稱嚴謹,體現嚴肅而井井有條的傳統精神,同時符合道教追求安穩的審美心理。蓬瀛仙館依從這法則,將主建築放在中軸線上。昔日的山門是「蓬瀛僊館」牌坊,1934年建立,是仙館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由此拾級而上,穿過供奉王靈官的護法寶殿,便到石階盡頭的三聖大殿,此乃仙館最重要的地方。
 
  大殿富有道教寓意
 
 
  蓬瀛仙館最初建成時,牌坊之後緊接主殿。1980年進行大規模重建,由牌坊起按地勢加建三段台階,高處興築三聖大殿,取名「兜率宮」,以營造天界環境。大殿背後有一面石壁,參照北京九龍壁的設計,一面刻了《道德經》八十一章,另一面繪了《八十七神仙圖》,表達了道教思想和神仙信仰。
 
  三聖大殿仿效宮殿設計,採用重簷歇山頂,鋪上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有雙龍戲珠裝飾,四邊伸出的戧脊布滿瑞獸,前端有仙人騎鳳,後面依次是龍、鳳、獅、天馬和押魚等5隻瑞獸,造型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相似,只是規格上不及皇帝殿宇。
 
  大殿供奉太上道祖(老子)、呂純陽祖師(呂洞賓)和邱長春祖師(邱處機),這是全真道堂常見的拜祭對象。全真道在金朝時期由王重陽創立,奉呂純陽為祖師。王重陽有七大弟子,即大家所熟悉的「全真七子」,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成就最大,他把全真道發揚光大,至今盛行不衰。香港主要宮觀大都師承全真龍門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
 
  殿內按天地人三界布局
 
  細心留意的話,殿內是按天、地、人三界來布局。「天」是指中央供奉的神仙,左右牆壁繪有降龍、伏虎像,代表左青龍、右白虎的宇宙境界。天花繪有藍天、雲海、白鶴、天宮和華表,模擬神仙境地。神案上擺放五色果品,代表五行,亦代表大地五方。神案前置有五張桌子供經師誦經,這就是「人」的代表。
 
  大殿位處中軸線最高處,兩旁先後有不少建築落成。最矚目的是1998年的元辰殿大樓,頂層供奉斗姥元君和六十尊太歲。斗姥又稱斗姆,為北斗眾星之母,造型有四面、三目和八臂,中間雙手結印,其他手分持日、月和不同法器。拜太歲現今是許多人的新春活動,祈求流年順利,在這段時候進入元辰殿,香火瀰漫每個角落。
 
  許多人參觀蓬瀛仙館,來到大殿後面的道德經壁便止步,因為再前行就是拜祭先人的祖堂區。但若繞過永思堂(1969年擴建)往後山走,會發覺別有洞天。在高台上可見一座古樸建築,稱為「明臺」,是道侶們在1966年捐資興建,以供眾人休憩,欣賞粉嶺景色。前面豎立一座牌坊,上書「洞天福地」四字,四周環境頗切合道家所追求的名山勝地。
 
  作者簡介:陳天權,從事新聞工作出身,2004年入讀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碩士課程,之後專職自由撰稿人,撰寫本地歷史建築和宗教等文章。曾出版多本著作,現時在香港大學和公開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擔任兼職導師。
 
  

 

[责任编辑: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