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修壁畫須尊重文化歷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栏

復修壁畫須尊重文化歷史

2019-07-29
来源:香港商報

  麥榮繪畫的傅氏宗祠圖騰,來源是傅氏古字。

  祠堂、廟宇這些地方,因工作緣故,不時踏足,因為一些節慶、誕會甚至婚事都會在那裏進行儀式,它們又會因個別情況而進行不定期的維修,完成後參加重光典禮少不了。本年1月,就出席了荃灣清快塘傅氏宗祠的重光典禮,宗祠經重修後煥然一新,壁畫尤其漂亮,其中神樓上的一個圖騰,採用「傅」的古字繪畫,很矚目。打聽之下,知道繪畫者是本港水墨畫家麥榮。

  麥榮復修鳳池村天后廟壁畫

  麥榮從事藝術創作近半世紀,近10 多年為廟宇、祠堂等進行壁畫復修。記者蔡啟文攝

  多個月後,與麥榮遇上了,他正為元朗鳳池村天后廟進行壁畫復修。65歲的麥榮,創作生涯近半世紀,早於60年代末開始跟隨嶺南派名家司徒奇、宋院畫家賀文略及篆刻家陳語山學藝,更是後者的入室弟子;70年代末,畫家伍步雲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畫,他做旁聽生,感覺「相當好」;1982年赴日本京都隨當地名師學習和服繪畫半年,領悟到當專注做好一事,不愁沒出路。

  而他近年的一條出路,就是自2005年開始,為20多間廟宇、祠堂及書室做過壁畫復修工作,這些地方包括上水圍應龍廖公家塾、鴨脷洲洪聖古廟、沙田王屋、坑尾村洪聖廟、滘西洲洪聖廟、蓮麻坑葉氏宗祠、福全街洪聖廟、上村黎氏祠堂、川龍曾氏祠堂、深井傅氏宗祠、沙江天后廟、輞井敬業書室等。其中,上水圍應龍廖公家塾的翻新工程,獲聯合國教科文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嘉許獎。

  好似做facial不可用腐蝕物料

  壁畫龍的眼睛加了白線,有畫龍點睛之效。

  鳳池村天后廟為屏山鄉的主要廟宇,已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因廟內的銅鐘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物品,是本港現存擁有最古老文物的廟宇。這座天后廟2015年開始進行重修至今。與麥榮在廟內細看那些供奉的神像及龍壁畫,它們已經大致重現昔日模樣。就如眼前的龍壁畫吧,麥榮說百多年前無筆,工匠就用瓦片起雛形、勾黑線,着色用原色,光位和暗位作簡單渲染,營造遠近氣氛,增添神秘感。惟一座廟宇,經歷歲月洗禮,尤其是香火鼎盛的,很多物件都會變得模糊。

  為重現龍的風采,他下了一番工夫,「復修這些壁畫,要用木賊草沾清水慢慢抹,可加少少洗潔精,按序做,好似做facial一樣,讓它的原色重現,千萬不可用有腐蝕性的物料來洗。」原色重現後,就看有否須要修修補補,有時未必看得清從前的內容,總之起草稿重繪前要確定內容與周邊吻合、混合。「這條龍,為使形神走出來,我加了點新東西,用鉛粉在眼睛加白線,白色,畫龍點睛呀!」

  自言一名畫匠不敢當藝術家

  廟內還有一幅大型木掛畫,早已復修過了,但仍有不少瑕疵,經驗豐富的麥榮要為它執手尾。例如將平面的樹,以黑色表現其質感,暗位要呈現立體感,他說,這種做法叫「皴」,是中國畫筆法,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質感的脈絡紋理。

  看他工作個多小時,只畫了小部分,不禁嘆句藝術家工作不易為。不過麥榮着記者不要稱呼他做藝術家,充其量畫匠一名而已。然這名「畫匠」對復修工作有自己的底線。他說,即使你是一個畫匠,也要尊重歷史和文化,如何做到,自是要持續研究,廣納百川。他為鳳池村天后廟復修壁畫和神像,廟內有些東西並不由他來做,但他看不過眼,「這幅灰塑內容,沒什道理,麒麟是瑞獸,鎮宅驅邪魔鬼怪,但牠在灰塑竟是凌空的,凌空代表什麼?沒有領土呀,怎鎮宅?」

  主事者須加強文化歷史修養

  麥榮正用「」的筆法,表現樹身的質感。

  復修經驗告訴他,好多不合邏輯的,不尊重歷史文化的事情屢屢出現,如野獸竟是綠色的,門神沒有了鬚,供奉天后的廟宇不說天后事迹,卻講蘇東坡或道教的東西。「我覺得這根本不是活化,不只矮化,簡直是醜化!」他自言只是一名「從業員」,提出看法後沒人理會,也沒辦法,但他覺得主事者如古物古蹟辦事處以及有關顧問公司,在文化修養方面要加強,多些認識廟宇的歷史和文化。鄭玉君

[责任编辑: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