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談香港地位:不能以GDP來衡量-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视频栏目 > 熱門推薦

黃奇帆談香港地位:不能以GDP來衡量

2019-09-19
来源:紫荊

   導讀:當前香港社會動蕩、經濟下行,而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關“香港地位將被取代”的討論甚囂塵上。近日,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就香港當前地位的不可替代性、香港與內地發展的緊密聯繫等問題發表看法。他認為,一國兩制背景下,香港作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是全球資本進入中國的跳板,其意義不能簡單以GDP來衡量。

  香港是我們國家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也是重要的經濟中心,這是它的經濟地位。這個中心的地位跟同為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港口航運中心的北京、上海、深圳有什麽不同?就是一國兩制。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再過20年、30年,上海、深圳、青島或者其他城市的經濟總量哪怕是香港的2倍、3倍,甚至5倍,香港的地位照樣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不要因GDP超過了香港,就覺得好像香港可以被替代。

  一國兩制對香港發展有利,對中國的發展也極其有利。中國再開放,也不會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香港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國兩制下,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深圳、上海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就開放的角度而言,二者既有相通之處,又有基礎性制度不同的地方。這也就是香港存在的意義,而不在於GDP。

  再過10年、20年,中國國內的經濟體量大,經濟規模自然會超越香港。而香港只有700多萬人,自然無法和1億人口的省份或者幾千萬人口的中心城市相比。但是香港的主要功能不在於它的GDP本身有多大,它的意義就在於一國兩制下的金融、貿易、經濟中心,在於它是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航運中心,以及各種國際人才交互的中心。

  40年來,香港引進外資的比例從來沒變過,每年中國引進外資的54%-55%來自於香港。中國從一開始的每年引進幾十億、幾百億美元,到後來基本穩定在每年一千多億美元。比如過去5年,我們引進了6500億美元的外資。2006年,上海的經濟規模就開始超過香港;2016-2017年,深圳的經濟規模也超過了香港。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外資比重是否會下降?去年,香港的比例還是54%。為什麽以前我們國家經濟規模很小的時候,香港占外資的百分之五十幾,現在經濟規模已經大到100萬億了,香港占外資的比例仍然沒太大變動?香港就是一個資本主義的金融中心、資本市場中心、經濟中心,全球資本可以利用香港這個跳板間接地進入了中國,所以這五十幾的外資可以說是香港的,也可以說是全球的。

  作為貿易中心的香港,這麽小的一個彈丸之地去年跟內地做了7000億美元的貿易,超過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貿易總和。這個貿易需求並不是香港700萬人本身的內在需求,而是世界性質的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的一個中心。為什麽全世界都和香港做轉口、離岸貿易?因為全世界大部分是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黨和國家的偉大領袖、睿智的前瞻者看到了體制不同中的潛在優勢互補,因此深圳不可能取代香港的地位。

[责任编辑:蔚然]